建构中国式信仰

儒家提倡入世,提倡在改变世界、改造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很多中国人都有爱国思想和天下情怀。在爱国思想中,“小我”的命运很自然地与国家民族这个“大我”的命运连接起来;在天下情怀中,个人的追求进一步放大,从而与人类总体生存与发展这个目标结合起来。这里,虽然没有“神”的意志,但一个超越于自我的群体发展实际上扮演了“神”的角色。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石越婕 王庆峰

曲阜举行盛大祭孔大典,祭祀人员参照明代礼制表演祭孔礼乐。 (新华社/图)

既然信仰多元化是常态,这就需要有一个不同信仰群体能共同坚守的底线。这个底线,可以作为不同信仰群体间的信仰公约数,作为现代国家公民之间的公共理性。这种公共理性可以用宪法来体现。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天”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天”是中国人自己营造出的一个虚拟超越界,一个宇宙中的最高真理,一个非人格化的“神”。中国人的“天”不是无法企及的,就在人间,在每个人心中。

精神生活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人之为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个体而言,信仰是更高层面的精神生活,是人得以突破自身狭隘,超越生命之有限,实现追求之无限的重要途径。对群体来说,信仰是共同族群相互连接的精神纽带,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支撑。不同的信仰,也可以反映出不同族群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差异。当前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信仰缺失引发的精神危机却越发突出。正视危机,树立信仰需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方式。

中国当前面临的信仰危机

中国当下面临的信仰危机,是国家处于迅疾变化,社会处于急遽转型中形成的精神危机。

体现在整体精神上的空虚。尽管中国物质条件有很大改善,但精神信仰不会随物质条件的改善自动产生。反之,由于缺少信仰的导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还会反衬出个体精神生活的极大匮乏。

一些把追求物质财富作为最高追求的精英,在远离物质匮乏威胁之后,由于缺乏信仰,反而失去了人生目标,不再有人生的责任感。大量民众因为没有信仰,找不到人生的意义,退,无法心安自守,在物欲横流中,很难自得其乐;进,缺乏精神动力,难以在自我超越中改变个体命运。可以说,信仰空虚成了国人目前最大的空虚。

目前,高层也看到精神萎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核心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


回复

2014-11-02

作者首先分别了“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他认为中国人需要发展基于传统文化的“非宗教信仰”,以解决精神的空虚问题。作者推崇“天人合一”式的信仰,并提出依赖教育来逐渐确立的方式。窃以为,信与仰不妨拆解开来理解。信者,容易导致盲目和极端,譬如某些信奉一神的宗教;仰者,只要有“星空”便可眼仰望之,心向往之,行求索之。中国人的精神危机大概也是因为当下迷失了值得我们仰而视之的“星空”造成的。气中有霾犹可救,心中有霾难自处啊。

回复

2014-10-17

一个国家的信仰是社会生活方式、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是物质消费、精神价值观的影子。中国人民是站起来了,但影子已经变得模糊、扭曲。扁鹊曰:疾至骨髓,病入膏肓已。

 鸣一鸣
回复

鸣一鸣

2014-10-16

没有信仰又妨呢?对弱势群体而言信仰离他们很远,而得利益集团当务之急不是需要信仰,而是要谋取更多更大利益。没有宗教信仰基因的中国要建构起全民统一的信仰是不可能的。

回复

2014-10-16

信仰之所以可贵,在于内心的强大,而不是妄自菲薄,更不是阿谀奉承。每一个人都有历史所在,不能要求“人殉”的宗教礼仪为不人道,也不可以苛求当下的人人统一思想。人是有国家信念的,同时也是有生活环境的,不是自己的靴怎么知道合不合脚,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不平,而认为处处不公。爱国,才会有信仰的稳定环境;爱人,才会有信仰的心灵环境;爱己,才会有信仰的修行环境!

回复

2014-10-16

不得要领而又自作多情。

回复

2014-10-16

文艺复兴,复兴的是古罗马文化吗?

双木

2014-10-16

内外交困,孔老二思想‘僵尸’又被统治者给复活了!

双木
回复

双木

2014-10-16

内外交困,孔老二思想‘僵尸’又被统治者给复活了!

回复

2014-10-15

儒家学说最高境界是宋代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这个口号提出来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任何人物实现过这样的理想与抱负。历史上有的只是为了集团或家族的利益不惜生灵涂炭而争权夺利。 儒家学说产生于周王朝的晚期,由于“礼乐崩坏”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克己复礼”的政治主张,最终没有诸侯愿意实施这套办法。刘邦的汉王朝建立后,董仲舒提出“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就是用“三纲五常”“君臣父子”那一套东西来束缚人的思想,维护封建家族统治。而比较开明、开放的唐朝统治者并没有强化儒家的地位。五四时期,孔家店被砸烂过。用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套学说来重建社会的信仰与理想驾驭进入21世纪的互联网现代社会未免有点“病急乱投医”,它与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南辕北辙。

回复

2014-10-15

柔柔弱弱人

回复

2014-10-15

国家主导下的信仰吧,信仰是什么?谈来谈去,无非是信仰党,听党的话,再没其他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