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晚清官员的书法不是商品

晚清的官员写了那么多的字,却不卖字。为人写字,有时是主动奉送的礼品。这也谈不上是“雅贿”,因为官员的字没有市场价格。而坚持把自己的墨迹作为“礼品”而不是“商品”,使得官员的行为不被赤裸裸的金钱游戏规则所绑架。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陈琪

坚持把自己的墨迹作为“礼品”,使得官员的行为不被赤裸裸的金钱游戏规则所绑架。

从汉末至清末,书法一直是中国文人士大夫最主要的艺术爱好。晚清的高官在写字上花很多的时间,除了练习之外,还要写很多应酬字。比如说,翁同龢就曾在一天为人写了五六十副对联。曾国藩经常在一个月内为人写一百多副对联。大书家何绍基的日记记载,他曾一天写了对联一百零九副。

晚清的官员写了那么多的字,却不卖字。张德昌先生曾根据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对李慈铭在京师为官期间的收入和支出做了非常具体的统计和分析。李慈铭为人撰写墓志铭、碑文、寿序,都收润笔,但却没有卖字的收入。京官收入不高,应酬多,虽然能得到各种馈赠,但李慈铭的生活并不宽裕,有时甚至借债度日,相当拮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


回复

2014-10-30

您说得不错,但高校里书法系也不少哟。

2014-10-17

书法确能修身养性。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大潮流中,能安静朴实地行走,实属不易。再加上电子媒介的产生,使得写字都变的困难,更别说书法了

回复

2014-10-17

书法确能修身养性。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大潮流中,能安静朴实地行走,实属不易。再加上电子媒介的产生,使得写字都变的困难,更别说书法了

回复

2014-10-15

晚清那可是屠杀的力量

回复

2014-10-15

不卖字不一定不收受贿赂,并不能说明官员的行为不被赤裸裸的金钱游戏规则所绑架 清朝官员的收入是习惯性贿赂支撑起来的,在某些方面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文官的功名但凡是考取的,十年寒窗,乡试会试殿试过关斩将,文字功底可不弱,谁手下都有两把刷子,可不是那些个土匪泥腿子所能比的 不卖字,更多是文人心理在作怪吧,不想沾染铜臭而已

回复

2014-10-14

不结账不等于不结党,不卖字不一定不卖官。 官场送礼就是危险动作,不管是否明码实价。倘能去官言商不涉人情交结,赚他一笔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