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码】阅读,却不限于书籍

阅读是一种源自书籍,却不限于书籍的人类美好行为。我们阅读书籍,然而我们也阅读“阅读”母亲年轻时的照片,“阅读”年少时习惯哼唱的歌曲,用心累积美好灵魂经验。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陈琪

“阅读”母亲年轻时的照片,“阅读”年少时习惯哼唱的歌曲,用心累积美好灵魂经验

阅读是一种源自书籍,却不限于书籍的人类美好行为。我们阅读书籍,然而我们也阅读绘画、阅读雕刻、阅读音乐,还有,阅读人。

当我们“读一个人”,意味着不只是看看他,认识他,而是要深入理解与他相关的种种。什么时候,我们会不只看看一个人,点点头跟他打个招呼,却会想要“读一读”他呢?显然,第一,我们从芸芸众生中挑出这个人,对他产生了最高度的兴趣;第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


回复

2017-07-18

艺术,生命,生活亦是本本闲书。 阅读此闲书,亦是有趣。

回复

2015-12-15

写得好!

回复

2014-12-24

“损失的不是书中承载的那些讯息内容,毋宁是本来可以从和书的互动中养成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物欲横流之下 我们少却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只是在红尘中匆匆而过 当再次需要动脑思考时 已经无能为力

回复

2014-10-08

社会才是一本大百科全书。能读懂这本书,才能立身处世。我从来不读那些一辈子都弄不懂,昨天是真理、今天为谬误的众多理论书籍,那是专门为那些“理论专家”写的书,那些人一辈子就与这样的书打交道,昨天解读是红的,今天又解读是黑的,弄去弄来,使人糊涂。“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误读了那种书就会钻进牛角尖里,一生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便失去生活乐趣。那些书籍,既不能修身、齐家,用来治国只能误国害民。 书不能读死,要“活学活用”。读死了便成为“书呆子”。读历史书,不要读什么官家正史,不妨找些民间野史看看。官家正史往往“为尊者讳,为贤者隐”。看了(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夷坚志》你可以了解宋代的风土人情、官场的做派,百姓市井生活。

回复

2014-10-08

快餐式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的氛围下,我们变得浮躁不安,静不下心来阅读了,也很难再次被感动,哪怕内心一点小小的悸动

回复

2014-10-05

少了阅读便少了思考

回复

2014-09-30

阅读一词早就狭义化了。虽说顿悟其广义的力量却还是很难做到一步到位的,总是明白是一回事,操作起来却是另一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