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的孩子找到了,故事才刚刚开始”香港陈可辛的内地社会新闻片

片尾对我来讲是最有力量的,而且是最压抑、最悲剧,也最不像陈可辛的电影。我的电影,结局从来没有开放过,这是第一次完全开放的结局。知道最后怎么办,这个戏就完了。

责任编辑:袁蕾 李晓婷 实习生 喻冬宇 何艾琳

赵薇原本对李红琴这个角色没有信心,因此看了大量电视新闻和纪录片。对那些失子寻子的新闻和纪录片,赵薇有个发现:“永远都是到孩子找到就结束了。从来没有一个片子讲,孩子拿走以后,另一边是什么样。” (剧组供图/图)

片尾对我来讲是最有力量的,而且是最压抑、最悲剧,也最不像陈可辛的电影。我的电影,结局从来没有开放过,这是第一次完全开放的结局。知道最后怎么办,这个戏就完了。——陈可辛谈《亲爱的》

赵薇头一次扮演农村妇女。剧组开机头一场戏就是她的。

她从安徽农村来到深圳,出火车站,一脸憔悴走在繁华街头。导演陈可辛要求她不能化妆,她脸上的皱纹、色斑在特写镜头里一览无余,那双著名的大眼睛底下,眼袋显得格外重。乡土气息十足的衣着和双肩包之外,她自己提出手上还该再拎个尼龙袋,这样形象会“更地道”。

赵薇演的农妇叫李红琴,丈夫一年前癌症死了。丈夫生前在深圳打工,先后带回一个女婴和一个男孩,说是捡的。她不能生养,这就有了儿女。有一天几个外地人从她家抢走了儿子,她后来从公安局知道,那是儿子的亲生父母。在看守所蹲了半年后,她去深圳,要去社会福利院把女儿要回来。

电影《亲爱的》题材来源于央视法治栏目《大家看法》2011年第54期,“千里寻子”。公司里的内地同事推荐给了陈可辛这个香港导演,一波三折的故事立刻抓住了他。

在深圳开店的湖北人彭高峰丢了3岁的儿子,他开寻子博客,在天涯论坛连载“苦涩无助的寻子日记”。他收到许多人提供的线索,无数次出发,无数次失望,也多次被骗甚至遇险;他同多名失子父母组成寻子团体,彼此支持鼓励。他很幸运,儿子真的找到了,虽然用了三年。

陈可辛见了彭高峰。彭高峰告诉他,孩子刚回到身边时,晚上常常哭闹,要回去找那个“妈妈”。彭高峰说自己甚至觉得,把儿子带回家是自私的,因为对孩子来说,这就像“二次拐卖”。

“这个人活得很明白,在中国有一个那么明白的人,我觉得很不容易。”陈可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我觉得这个故事必须得拍。”

赵薇对李红琴这个角色犹豫再三,她离自己的生活太远。接下角色之后,她看了大量相关的电视新闻和纪录片,“警察去教训买走孩子的父母,说你当人是猪吗,可以买卖的吗?”影片中李红琴蹲在墙根,带着哭腔回答警察的讯问和呵斥,她说芜湖话,声音显得惊慌、孱弱,又带着农村人的顽强。

&l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