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四海】大学太“人文学科”了?

大学是否重视人文学科,关键不在于学生们为自己挑选什么专业,而在于学校以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来要求和培养学生。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任何伟大的技术都是一时的,但是,“人文学科还会不断产生改变人类一切的革命性观念”。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陈琪

大学是否重视人文学科,关键在于学校以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来要求和培养学生

2014年9月1日的《时代》(Time)杂志,刊登了专栏作家朱尔·斯泰因(Joel Stein)寄语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文章《人文学科,太人文学科》(Humanities, All Too Humanities),呼吁学生应该多多学习“伟大著作”而不是伟大的应用软件。

斯泰因的文章题目套用了尼采的书名《人性的,太人性的》(Human,All Too Human),这是尼采为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而写的,是一部格言体的著作。尼采肯定人性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挖掘人的潜力,使人类变得更优秀,精神更自由;但他同时又尖刻地讽刺和挖苦人性的弱点和缺点。人的这种复杂矛盾便是“人性”。

斯泰因的文章针对的是美国大学的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回复

2016-05-02

学科交叉更容易带来创新的火花,人文学科带给我们的也许比想象中更多。

sovgae
回复

sovgae

2015-08-17

人类发展的终极形态是人文的,技术和人文互相促进,技术是人文的基础和催化剂,人文是继续的探路灯和指南针。技术是人类达到本我自由的路基。

回复

2014-11-20

hi

回复

2014-09-25

回复

2014-09-20

去行政化,鼓励自由的学术氛围

回复

2014-09-19

就你这种人,就是典型不学人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