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价和利率变得重要?从货币政策新框架谈起

次贷危机之前,西方国家央行的政策工具箱只剩下最后一件工具,即短期利率,并且通常以平滑的方式来调整短期利率。危机降临使得各国央行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工具箱的构成。这导致了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的渐渐成型。简单来说,美联储目前的操作,起点是数量宽松或收紧,中间目标是利率期限结构,最终目标是物价和就业。

责任编辑:舒眉 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次贷危机之前,西方国家央行的政策工具箱只剩下最后一件工具,即短期利率,并且通常以平滑的方式来调整短期利率。危机降临使得各国央行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工具箱的构成。这导致了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的渐渐成型。简单来说,美联储目前的操作,起点是数量宽松或收紧,中间目标是利率期限结构,最终目标是物价和就业。其中一些关键要素在于:1.美联储放弃了对货币数量的控制,货币不是关键,关键已转为货币经过传导所带来的社会信用总量。即央行的视角更多地从负债方转向了资产方。2.美联储通过大量购入国债,借助扭曲操作对利率的长端具有了调控能力。3.美联储并不对经济增长和宏观审慎有太大义务,而物价和就业的变动才是普遍量宽基础之后,普遍价宽是否有效刺激了实体经济的参照指标。

目前尽管美联储走到了要逐步加息的阶段,但其未来货币政策框架仍然值得关注。1.美联储完全不可能回到次贷危机之前,以数量工具为基础,以价格工具为手段,以物价和就业为实体反馈指标的框架不太可能放弃。2.美联储的退出量宽和加息,也不意味着其资产负债规模会收缩到危机前,普遍量宽的冲击将永久存在于实体经济之中。3.物价和就业的指标,不是两者兼具而是或具两者之一,不是刚性而是柔性参考目标。美联储目前的框架具有了某种基于规则的相机抉择的味道。基于这样的考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回复

2014-10-11

作为一名业余经济学爱好者,觉得作者对央行定向降息的措施效果分析得很透彻,有的观点很尖锐,作者直言不讳的勇气让人敬佩。但是我认为,定向宽松的“滴水效果”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如果继续运用价格工具的老办法虽然会推迟经济的下滑速度,但是会再次引发资产价格上涨,给国家带来难以预料的金融危险,目前创造新的数量工具是唯一的选择,这也是央行实行定向宽松的苦衷。巴菲特说过:“只有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可能现在经济状况不佳,但我们要看到各种曾经被刻意掩盖的问题已经逐渐浮出水面。例如被政府反复强调安全无虞的地方债,被开发商炒作的住房刚性需求,被地方政府夸大的中国体制,利用基础建设带动经济发展能力,一一都出现了问题。此时此刻的正是我们国家在政府管理体制、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只有靠改革释放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才能克服眼前的经济困局。现在的货币政策不应成为转移矛盾、拖延改革的政策助手,也不能成为制造金融危机的帮凶,做央行应该做的事情,其他的应该交给政府和市场。

回复

2014-10-09

确实看不懂,太深奥了

2014-09-09

我居然看完了,但是完全看不懂。

回复

2014-09-11

欢迎加入南方周末读者群 319686748

薛定谔人
回复

薛定谔人

2014-09-11

太多专业名词了,如果能写的像周其仁的《货币教训》那样就好了!希望作者理解!

回复

2014-09-10

看不懂

回复

2014-09-09

我居然看完了,但是完全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