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当地,命若草芥;走出晋域,雪上加霜山西古建筑之殇

山西现存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就有399座,辽金以前137座,元代有262座,占全国约80%。据统计,该省2.8万处古建,平均每一处2万元不到的修缮资金,“两万元能干个啥?啥也干不了。”虽然山西已在努力,但因资金、人力和政策监管等诸多不能到位,如此之多的尚未定级的古建绝大部分都散落乡间野草中,任风吹雨打,自生自灭。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俞琴

未被核定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祁县文峰塔屹土包几百年不倒,被网友称为“塔坚强”。 (唐大华供图/图)

山西现存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就有399座,辽金以前137座,元代有262座,占全国约80%。据统计,该省2.8万处古建,平均每一处2万元不到的修缮资金,“两万元能干个啥?啥也干不了。”山西省文物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许高哲说。

虽然山西已在努力,但因资金、人力和政策监管等诸多不能到位,如此之多的尚未定级的古建绝大部分都散落乡间野草中,任风吹雨打,自生自灭。

唐大华发现文峰塔时,拍照都不敢离得太近。

这座清代风格的古塔坐落在山西祁县涧村一个约8米高的土台上,因长期水土流失令塔基一半悬空,远观如火箭发射一般。

“有可能这是最后一眼了。”唐大华是长期关注山西古建拯救的民间公益人士,一个多月前他抱着遗憾的心情将照片发布到了微博上,后来古塔被网友称为“塔坚强”,呼吁政府尽快抢救。

祁县文保部门很快决定对该塔加固维修。在唐大华看来,“塔坚强”已属幸运,它没有被人为盗窃,也免于了自然消亡。“政府连定级的文物都顾不过来,能救下这一处已经很不错了。”

命若野草

涧村位于祁县东南,距离远近闻名的乔家大院不过十多公里。出了村口,往东南面是一片巨大的台地,只有一座残塔坐落在一个台地的土包之上。唐大华说,他关注点开始还不是“塔坚强”,而是遍布在塔周围的数十个盗洞。

过去几年,唐大华为了古建保护奔走于家乡山东和山西之间。在残塔附近的果树间密布着洛阳铲打出的探孔,台地上留下了数十个巨大的盗洞。残塔,探孔,盗洞,这是山西古建文物留给唐大华的一组现实缩影。

后来,他注意到,残塔南侧开有塔门,北侧则嵌有“钟天毓瑞”四个字。让他吃惊的是,塔下基座已经半空,几乎不敢近前。数年来这种古建岌岌可危的模样他已见了多次,于是,唐大华把残塔推上了网络。

很快,相关部门对两件事情都做出了反应。2014年8月29日,唐大华再次来到残塔前,一支工程队已经开始加固塔身,盗洞也被填平。但在祁县文物部门看来,这是一处未定级的古建,并非文物保护单位。

在涧村村民看来,古塔倒与不倒的确不算个事儿。几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说,土台上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


回复

2014-10-01

回复

2014-09-12

太令人心痛了

回复

2014-09-11

文化的根何时能在再扎入高层管理者的心,让他们不再土鳖。

回复

2014-09-11

所有文物的保护、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绵延都不在于他人是否什么都没做,而在于我们都做了什么???不去继续妄加破坏、不去只知埋怨、不去假装无视。。。我们就已经在保护了。。。

回复

2014-09-10

说是人手不足,但从没见过这些人干过什么事。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还是不重视,从上到下的不予理睬。资金能花多少?最近刚爆出村干部到饭店吃饭,每年赊账7万多,吃饭倒是挺阔气哈,丝毫不含糊哈!

回复

2014-09-08

昨天才和秋萍说到走了那么多地方,大大小小的塔啊寺的看得多了,越发觉得山西文物保护的落后!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坐拥如此丰富文化资源,我们却仅靠煤养肥了一小撮人!

回复

2014-09-08

太不受重视了。多少人知道五台山佛光寺和南禅寺?

回复

2014-09-08

山西古建真的是全国最多最好的。没想到保护的这么差,得抓紧去看看了。

回复

2014-09-07

文化遗产都消失了。。。没有良知啊

回复

2014-09-07

文化从来不是我们的重点

回复

2014-09-06

文化遗产留给你们这帮土逼人管理能好?贪官比蝗虫多。知识比良知还少。

回复

2014-09-06

我认为不应把资金平分,应当集结所有资金修复受损最严重的先,再一边集资一边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