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改革二十年 保费还是这么贵

收权、放权,二十年来,中国车险一直摇摆于价格管制和市场化之间。在几乎没有竞争的车险市场,三家大公司坐地收金,小公司普遍亏损。新一轮车险改革再度释放出了市场化的信号,“如果你的风险记录良好,保费会明显下调”。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许嘉斯 谢岚

2013年的中国汽车销量超过2000万辆,保费超过4000亿元。 (CFP/图)

收权、放权,二十年来,中国车险一直摇摆于价格管制和市场化之间。在几乎没有竞争的车险市场,三家大公司坐地收金,小公司普遍亏损。新一轮车险改革再度释放出了市场化的信号,“如果你的风险记录良好,保费会明显下调”。

“我都好几年没发生事故了,怎么保费还这么贵?为什么不能便宜一半或者打三折呢?”2014年8月,车险无忧网站CEO帅勇说,这是他创办网站两年以来被客户问得最多的问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2013年的汽车销量就超过两千万辆。但奇怪的是,商业车险却长期处于非市场化的状态,定价权牢牢掌握在保监会手里。在这个无法竞争的市场上,大公司(如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盈利无虞,而大批小公司则挣扎在亏损线上。

不过,业界呼吁多年的商业车险改革最近有望重新启动。7月底,中国保监会向各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紧接着,8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草拟了《机动车综合商业保险示范条款》,在内部征求意见。

8月13日,时隔八年,国务院推出了保险业发展的新“国十条”(《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市场主导,政策引导”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过去20年来,商业车险的费率经历了收紧、放松、再收紧的改革历程。此次强调“市场主导”的新一轮改革,是否真能让保险公司展开竞争,把定价权还给市场?

核心是费率改革

新一轮车险市场化改革其实发端于2012年。

“当时保监会的通知很快就挂出来了,但是后来发现这个事儿越商量、越研究,越是不敢放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教授庹国柱还记得当时的一个规定,达到四条要求(资本、偿付能力、车辆承保数额、经营时间)以上的公司可以自主定价,“结果大家算了一下,全国就那么两三家可以达到标准”。

又耗了两年时间,2014年6月27日,在长沙召开的中国车险承保人联席会议上,中国保监会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8)


回复

2014-08-30

垄断是祸首!

回复

2014-08-28

大部分都投那三家公司,因为那三家公司有足够的实力来赔偿损失,顾客越多自然赚的也就越多,而那么小公司本来资金实力就不大,还要花高成本来负责经营管理方面,而定价水平有得按照那几家大公司的收费为主导,很有可能要更低才能把别人吸引过去,不亏死就怪了

回复

2014-08-28

因为那些公司,其实就是狗傥自己开的,能不贪么?能降价么?

回复

2014-08-24

权贵垄断吸血。

bulagezhiye
回复

bulagezhiye

2014-08-24

都是利益熏心者

回复

2014-08-23

如果因为少出车祸而降低车险保费的话,这个社会应该不会有那么多人酒驾,我想会有更多人为了省下这笔费用而在不知觉中提升了素养,而不是“我的 车买了保险,怕什么”

回复

2014-08-23

政策是赚钱的利器!

回复

2014-08-23

这些独有的保险公司!共的、私的!张口就是国家政策,赚钱绝不手软!早该倒闭的公司能那么赚钱,不该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