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楼影院】《伊豆的舞女》:只愿渡口不别离
《伊豆的舞女》选择了用现在话说叫做小清新的结局: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男女主人公擦出了火花,碍于身份也好,时间也罢,始终不能顺利成章地在一起。而离别后,书生依旧念书学习,舞女依旧赔笑卖唱……
徐克的《满汉全席》中有个镜头:袁咏仪穿着和服送别张国荣,这不光出于搞笑,更是对山口百惠塑造的银幕经典——根据川端康成同名小说改编的《伊豆的舞女》致敬。
印象中《伊豆的舞女》曾入选过高中的语文读本,若是用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它讲诉的其实是一个关于初恋朦胧情愫的故事。但电影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为了激发更多普通观众的共鸣,它的情节要比原著更精彩,矛盾也更突出。影片虽然不及小说那样展现了主人公川岛的 丰富内心,却通过描绘现实的残忍把理想主义的爱情映照得更加美好与虚幻。
现实的残忍主要还是体现在舞女这一特殊的身份上:进村不能走大路;饱受客人的骚扰;生病了无人问津等等。这种社会底层的人物却偏偏与身为读书人的男主人公发生了感情的纠葛,类似这种阶级矛盾对立的人物设定早已有多种定式结局。或如董小宛与冒辟疆才子佳人终成眷属;或如杜十娘痛斥负心汉,怒沉百宝箱;既有老少皆宜的大团圆,也不乏专供家庭主妇的苦情戏。可《伊豆的舞女》选择了用现在话说叫做小清新的结局: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男女主人公擦出了火花,碍于身份也好,时间也罢,始终不能顺利成章地在一起。这对于习惯了快餐式爱情的现代人来说,着实显得不太感冒。可这难道不是爱情诱人之处吗?它好比伊甸园的蛇,引领着情窦初开的少年男女去采摘禁果。只不过本片中的川岛和熏甚至都还没有拥抱,却已要分别。
影片的高潮是在渡口的分别。很多影片结尾选择走向远方这一场景实际是对“我将去哪儿”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映射,虽然取巧,但能引发思考塑造经典。影视上的离别经典不胜枚举,《北非谍影》里的 “我们将永远拥有巴黎”,瑞克走向远方的浓雾之中;《大话西游》里的“那个人好像一条狗”,悟空走向远方的沙漠;甚至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走向远处丛林,未知的远方容易给人一种未完待续的错觉。
本片也是一样,它巧妙地运用了渡口这一意象,这一极具东方韵味的意象仿佛只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这般的诗歌来表达离情别意。幸而真有席慕容这等高人写出了这样的传世杰作,并被谱成曲唱了出来——《渡口》(蔡琴):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华年从此停顿……
个人觉得,《伊豆的舞女》所呈现的恰恰是《渡口》所描绘的意境,难以名状的初恋情缘在诀别的最后一刹如银瓶咋破。怎奈汽笛吹响了离别的号角,时间怎能凝滞,离别后,书生依旧得念书学习,舞女依旧得赔笑卖唱。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真正结局是熏在跳舞时被客人调戏,她闭上眼睛嘴角泛着诡异的微笑,不知是对生活的无奈接受还是将客人意淫成川岛。这一真正的落幕又将观众从对爱情的憧憬拉回到现实中来。
这样残酷的结局带虽不如渡口诀别画面唯美,但带来的冲击感才是最能体现影片人物地位冲突的,这才是生活,这才是伊豆舞女的生活。
但作为观众,我还是希望能够像单曲循环蔡琴的《渡口》一般,川岛和熏能够在伊豆不断地相遇,别离,相遇,别离……
(【24楼影院】现面向社会长期征稿,关于影视的任何故事,只要是原创,欢迎您来稿分享,图文不限。来稿连同具体联系方式请发:wenhua@infzm.com,或联系新浪微博“@24楼影院”,微信公众号“24楼影院”。)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