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心向何方 便往何方
从修行中得到内心的自律和重整,从独行中感知到灵魂的自由和释放。在乐嘉的世界里,这两者构成了生活的乐趣。
从修行中得到内心的自律和重整,从独行中感知到灵魂的自由和释放。在乐嘉的世界里,这两者构成了生活的乐趣。
乐嘉捧起碗,将米饭缓缓放入口中。
他并不着急将米饭咽下,而是开始咀嚼起来,细细感受米饭在口腔里弥漫的香气。随着自己的每一次牙齿咬合,他默默地在心里数起数来,一,二,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整整三十六下咀嚼之后,他才将那一小口米饭咽下喉咙。
这样的动作一直持续重复了半个多小时。最后,他将碗边仅剩的最后几颗米,用舌尖慢慢卷入口中。
这位在屏幕前向来以反应快著称的“乐老师”,此刻的动作却是如此之细致而缓慢,以至于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时间在刹那间跌入了一个黑洞。
闭关记
这是乐嘉第一次七日闭关时和食物相关的记忆片段。
2008年,当乐嘉的性格色彩研究发展到第七年,为了更好地解决学员在求知过程中的困惑,同时也是为了解决自己对职业未来的困惑,他决定来一次个性的修炼。于是,一趟七天闭关之旅应运而生。
在山上闭关的七天里,乐嘉过上了纯僧侣式的生活——斋戒、禁语、禁足,不出关房,不与外界发生接触,每日念诵修持,阅藏研法,站桩抄经……
和许多人喜欢渲染闭关修行地的神圣不同,在乐嘉的笔下,他并没有去描述身处环境的“世外桃源”之处,“仅仅是普通的一座山,普通的一个庙”,他说。而在闭关结束之时,他甚至没有得出什么诸如“灵魂得到净化”、“身心真正合二为一”的结论。
他这样形容自己的这次闭关经历——“七天七夜不能说话目中无人没有手机无书纸笔墨万物皆空的生活”。然而当他将七天里他的一切眼睛所见、耳朵所闻、内心所感受到的所有内容用文字描述出来,一切看起来却是那么新奇有趣。
对于食物,“有一次早餐的榨菜我精心数了几遍,发现加权平均后,每顿早餐配发的榨菜小条不超过9条”。
对于静坐,“每场静坐完毕,我目睹的都是可怜的同修们个个捶胸顿足又不敢唉声叹气,在疼痛中呲牙咧嘴,我也不例外,反正要疼大家一起疼,心情就舒适了很多。”
在向住持师兄咨询内心疑惑的纸条上,他写下的问题是,“我同房的6个兄弟至少一半以上鼾声震天,基本每夜无法入睡,有没有什么妙法可以在此种状态中修行?”
很少有人会如此诚实地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一五一十地道出。虽然时常用抽离的眼光、戏谑的口气在研究“修行”这件事,但他说自己内心实际上是极度虔诚、极度敬畏的。“我不是佛教徒,甚至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我尊重一切宗教。”探索宗教的各种可能,对乐嘉而言,跟闭关一样,也是一种新奇有趣的事情。
当然,在很多人看来,乐嘉发亮的光头就代表着一种肉体上的修行。在他的书里,他给自己刻画的形象,也是一个小和尚。这让人无法不将他与修行这样的字眼联系起来。实际上,他也时常尝试亲身实践着市面上形式各异的修行。“说修行,听着有些神叨叨的。”乐嘉更愿意把打坐、冥想、瑜伽视作一种锻炼。“就像跑步,游泳,爬山一样……”
“但闭关不是锻炼。它是一种真正的修行。”在乐嘉看来,“人之所以要修行,基本上都是因为在凡尘俗世中被种种事项所惑,看不清自己,看不清未来。当他内心迷茫的时候,他就必须通过某一种方式来让自己看得更加清楚。”
乐嘉的修行则始于好奇。“因为我没有体验过,我需要亲身体验一下。”其次,乐嘉的闭关还带着研究的目的。“我很有兴趣知道,什么样的人,会对修行这件事情有兴趣,会到那边去闭关。我要亲眼看看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群体。”乐嘉说。
乐嘉看到的是一群各自在生命中有着缺憾和困惑的同修——许多被下了死刑通知的病患盘踞山头,祈求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被情感纠葛弄得头昏脑胀的人,上山则是为了反省和平静;也有事业成功但生活和家庭却一塌糊涂的,希望用静修来给自己的不幸做个了断……比起修行本身,七天里对这群修行者的观察给了乐嘉更多的思考。
“在山上修行,会觉得世间万物通通都是身外之物,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只要一离开那个环境,回到俗世,不出三天立马会被凡尘琐事包围。再厉害的人都没有办法。”乐嘉笑说他描述的这种人,正是自己——无论在修行时练就了何等空灵无忧的状态,一回到尘世,生活立马回到原点。“好在我不属于那种完全以事业为核心导向的人。我还是很追求快乐和自由的。”
要是压力太大,乐嘉会考虑重新回到修行的状态。“但是,我就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了。”所以,在七天闭关后,他又尝试了辟谷,准备体验一下“食肉勇而悍,食谷智而巧,食气清而寿,不食不死而神”的境界。“辟谷很神奇,是一个强身健体的好方法。”他选择了从最简单的果汁断食开始:一周时间里,他只喝由胡萝卜、番茄和苹果打成的果汁——断食给了他疲惫的身体一个恢复生机的机会。接下来,为了延续战果,他又开始食素,整整坚持了一百天。
更多的时间里,他将自己关在家中,闭关写书。今年,他一下子出版了三部作品。其中,《本色》一书是他多年来的“自剖录”。对乐嘉而言,写书是一种无意识的修炼。由于性格使然,在乐嘉的天性中,坚持是一件难事。“写书是一种极好的锤炼。要求我必须沉下心来,做大量幕后的工作,同时还要耐得住寂寞,要懂得自制和坚持。”
自驾游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一身肌肉的乐嘉必定非常热爱极限运动。事实上,攀岩、滑雪、潜水……他没有一项擅长。乐嘉笑说自己空有一身不安于现状的冒险因子,骨子里却还是怕死,不愿意克服内心恐惧,去挑战生命的极限。即便如此,他还是为自己的冒险因子找到了一个最恰当的出口——独行自驾。
如果说闭关是为了满足好奇,断食是为了恢复健康,写书是为了练习坚持和自制,那么自驾旅行兴许才是最适合乐嘉的一种生活方式。“修行和旅行,对我而言,都是一种暂时的停顿和休憩。用时下心灵鸡汤式的语录说来,就是人生脚步走得太快的时候,就要刻意走慢一点。”乐嘉笑说。
经常有人问乐嘉,你如何选择旅行的方向?乐嘉的回答是:心向何方,便往何方。
2012年底,因声带受损,乐嘉离开了《非诚勿扰》,静养治疗。这一举动被粉丝们认为是乐嘉为自己的“出走”埋下的伏笔。突然地,他从屏幕前消失。很长一段时间,他不再参加电视节目的录制,也没有进行惯例的巡回演讲。很多人猜想,他多半是去了深山修炼。事实是,他开着自己的途锐,绕着屏幕外的世界,旅行了一圈。
“去玩儿”——这是乐嘉最喜欢的一件事。他的习惯是,拿着一张地图,不做任何计划,独自一人,开上车就往前走。最早的自驾之旅始于2006年与女友的一次争吵后。这天晌午,乐嘉心血来潮,踏上了一个人的“浪迹天涯”——从上海出发,途经国清寺、太姥山、湄洲岛、厦门、阳朔、三江、七星桥、雷公山、梵净山、景德镇、婺源、齐云山……最后到达黄山。整整29天的时间,他以9800公里的战绩绕遍了南方七省。
接着,他对自驾的热情便一发不可收。2007年是新疆;2008年是四川、西北和海南;2009年是云南和台湾;2011年是新西兰和美国;2012年则跑了法国、西班牙、瑞士和意大利……在乐嘉浪迹天涯的七年旅程中,迷过路,有过艳遇,曾被警察搜身敲诈,也曾在悬崖边发生翻车事故,命悬一线。当然,旅途中获得的快乐,总是比危险来得多——在法国跟着当地人学习挥霍时间,享受生活;在菲格拉斯参拜达利的灵魂,感受天才神经兮兮的创造力;在西班牙见识幸福男女在大教堂前的长吻;在阿根廷目睹疯狂球迷与防暴警察的对峙;在鬼怒川和猴子一起泡温泉……
外出旅行,大多数人喜欢去参观象征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也有人偏偏喜欢逛菜市场,感受当地的风土民情。但这些地方,乐嘉都不喜欢。他说自己不是个吃货,也没有什么强烈的人文信仰,倒是喜欢待在大自然里头,吹着凉风,晒着日光。木头、石头、树林、河流,总是能轻易吸引他的注意力。“我就是野人一个,喜欢特别野的地方。”
不久前的一趟美国自驾之旅,就给了乐嘉很大的震撼。从繁华的洛杉矶出发,沿着一望无垠的海岸线,途经风景优美的森林公园,一路驶向险峻鬼魅的死亡谷。死亡谷出现在眼前的一霎,乐嘉突然觉得自己成了一名独行侠。黄沙卷起,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整个画面就像一部武侠电影。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一片荒凉,心里立刻有种风萧萧、凄瑟瑟的感觉。”
而最近的一趟行程,乐嘉到了一趟黔西南地区。短短六天的行程,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民俗风情,也不是秀美景色,而是和上海截然不同的清新空气。他的下一站,兴许会是南美洲和非洲。“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古巴……我想去那些地方。”乐嘉说。
“独行江湖,每走一次,我就坚定一次‘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更加看清自己的渺小无知,感叹世界的广袤无边”——这是乐嘉在书中写下的文字,也是他对于之所以选择独行江湖最好的理解。
[对话乐嘉]
到深山去
记者:对你而言,修行的意义是什么?
乐嘉: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前段时间,我的家人去了一趟广西。那是广西巴马甲篆乡平安村的巴盘屯。这是中国著名的长寿村,小小一个村落五百多人,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七个。家人到了那里一看,成千上万的老头老太太,还有许多癌症和肿瘤的患者,都坐在路边晒太阳。原来当地有个说法,病重的人吃吃那边的粗粮,喝喝那边的水,慢慢地就可以康复——当然,也许这只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但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个活命的通路。修行也是一样。人不是神,不是佛,在不同的阶段一定会有不同的困惑。哪怕是像李连杰、王菲、马云这样功成名就的人——乔布斯还喜欢闭关打坐呢。他们希望有人可以指出自己身上的问题,帮自己指点迷津,解决困惑。当人力无法解决这些困惑,他们就会去寻找一种比人类更强大的力量,也就是求神拜佛。实际上他们真的是信仰鬼神之说吗?未必,他们是需要通过一种信仰,来跟自己对话,求得心灵上的宁静。
记者:你将闭关看做一次有趣的体验,还是真正将其视作一次净化自身的机会?
乐嘉:我研究它。自从我体验了那次闭关之后,我开始发现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的修行方式都是让人由快向慢转化的。目前市面上的修行的方式基本上都是为了帮助那些急性子的人,心情容易烦躁和焦躁的人,容易迷茫找不到方向的人。倒是从来没听说过哪个慢性子的人想要去修行的。也很少听到有哪一种修行的方式是为了帮助那些慢性子的人,让他变得生活节奏加快一点。但是实际上,这个世界是由急性子的人和慢性子的人构成的。那么,为什么没有人来推崇一种专门为慢性子所设的修行方式?市面上并没有一种修行,能够让慢性子的人变得更加乐观,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向上。而性格色彩研究能做到这一点。性格色彩研究中,关于修炼的概念和定义更加大,每一种性格都可以通过修炼来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许对很多人而言,这是一种更全面的修行。
记者:以后还会去山上闭关修行吗?
乐嘉:如果时机到了,我还会再到深山里去闭关修行一段。因为在日常生活当中,很难有大段的、系统的时间给我静下来思考。而且,现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被雾霾包围,我会更愿意到山里面去,自己弄块地,过一过陶渊明般的生活。将来我还打算在很多地方开性格色彩的书院。学习、修行、修炼,到山间去操作会很棒。这个事情我已经想了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