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第一口导演的滋味

“韩寒不缺钱,我也不缺钱,所以我们不是为了赚钱来做电影的。”《后会无期》的制片人方励说。今天的中国电影恰好也格外地“不缺钱”。赛车手、出版商、作家走上导演岗位,似乎说明商业电影的缺人。

责任编辑:李宏宇 李晓婷

第一次当导演的韩寒一如既往地自信:“我不觉得去电影院多看电影能学到什么东西。要成为一个导演其实很简单,我妈其实也行。但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导演特别难。 (剧组供图)

“韩寒不缺钱,我也不缺钱,所以我们不是为了赚钱来做电影的。”《后会无期》的制片人方励说。今天的中国电影恰好也格外地“不缺钱”。赛车手、出版商、作家走上导演岗位,似乎说明商业电影的缺人。

《后会无期》开拍第一天,第一个镜头,韩寒面前的监视器屏幕一片漆黑——现场的无线信号传输意外中断了。拍完喊停,不知情的工作人员跑来问,导演这一条怎么样,韩寒淡淡地说,再来一次吧,因为我什么也没看见。

“我觉得也挺好。打牌嘛,第一把和的人一晚上都会输。”韩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输赢,对赛车手韩寒而言是天大的事。2012年在甘肃张掖举办的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斯巴鲁车队的车手韩寒和领航员孙强以0.27秒的优势获得国际组冠军。“我在乎输赢,我参加比赛就是要赢!”当年他在赛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但是电影、小说不一样,这东西真的没法拿出一个绝对的输赢标准来。很多时候艺术的输赢在自己的心里。”

韩寒在宣传期很努力,每天飞一个城市,辗转各条院线,“至少12个城市起跳。”他身边的宣传人员说。电影上映前,他发了一条微博,问哪座城市的网友最想看《后会无期》,哪里的网友点赞最多,他们就会去那。结果是广东东莞,他们随即把它加入了落地宣传城市名单。作家韩寒是几乎不跑签售会的,“十多年来省下了差不多两三百次宣传活动,这次的电影宣传算是还一部分债,”他说,“出版跟电影不一样,电影生命周期更短,各方面盘子更大,你要为所有参与这部电影的人考虑。”

韩寒不愿将自己的电影贴上“粉丝电影”的标签,但他知道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9)


回复

2015-05-12

南方果然抱住骗子不放手!韩二成了南方最后的符号。

回复

2014-08-24

术业有专攻,只有那些江郎才尽的人,不能更有所突破的人,才会想着从其它领域去发展。说他不缺钱,倒不如说他缺少一种专注的精神,比如说在文学方面或者在他的赛车领域。达到一种境界,这样才是人生的升华,这样也才算是对社会,后人有着具大的贡献。

回复

2014-08-12

要五毛么?

溪山梵唱

2014-08-10

粉丝经济是网络时代的重要特征,韩寒虽然不肖,但他费尽心机网罗了千万脑残粉,这些脑残粉成为韩寒的狂热痴迷者和任意吸血的对象,韩粉会疯狂地购买韩寒的任何垃圾作品,这就是韩寒团伙的高明之处。韩寒这种堕落偶像会使青少年素质更加低下、道德进一步沦丧,这正是南方系等右翼媒体持续吹捧韩寒的原因

回复

2014-08-11

我虽不是韩寒粉丝,但是我想问你看过后会无期么?没看过的人有资格评论么?

溪山梵唱

2014-08-10

粉丝经济是网络时代的重要特征,韩寒虽然不肖,但他费尽心机网罗了千万脑残粉,这些脑残粉成为韩寒的狂热痴迷者和任意吸血的对象,韩粉会疯狂地购买韩寒的任何垃圾作品,这就是韩寒团伙的高明之处。韩寒这种堕落偶像会使青少年素质更加低下、道德进一步沦丧,这正是南方系等右翼媒体持续吹捧韩寒的原因

溪山梵唱
回复

溪山梵唱

2014-08-10

粉丝经济是网络时代的重要特征,韩寒虽然不肖,但他费尽心机网罗了千万脑残粉,这些脑残粉成为韩寒的狂热痴迷者和任意吸血的对象,韩粉会疯狂地购买韩寒的任何垃圾作品,这就是韩寒团伙的高明之处。韩寒这种堕落偶像会使青少年素质更加低下、道德进一步沦丧,这正是南方系等右翼媒体持续吹捧韩寒的原因

手机用户2141245815
回复

手机用户2141245815

2014-08-09

南周,你不要脸吗,这个天才你还死抱不放,你是其救命稻草,还是其是你救命稻草。我终于认清你的市场实用主义哲学了

2014-08-01

只要会炒作、懂包装,造假作弊者都引来一帮脑残粉粉丝、由脑残粉聚起的人气,再去吸引更多的跟风粉。。。听到名字都觉的恶心,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掏钱去帮衬这骗子,NND,这就是中国现在的公民素质!

回复

2014-08-09

夹鸡蛋那段就蛮好玩的,值票价。

回复

2014-08-07

当初韩寒为《后会无期》设计的结局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支离破碎”。其实不需要那个温暖的尾巴,当车子被出乎意外地骗走时,结局就定了。

回复

2014-08-06

等网上上线了,再看一次!

回复

2014-08-05

闭上眼,风摇起一个个纯粹的过往… ——记岳父的新片

回复

2014-08-05

确实很多人一开始冲着韩寒去的,有一部分人冲着演员去的,看完之后觉得不错,所以后续的票房不减反增。

回复

2014-08-04

很普通的一句话,是你把“艺术”定的太高了

zwb3966

2014-08-02

“但是电影、小说不一样,这东西真的没法拿出一个绝对的输赢标准来。很多时候艺术的输赢在自己的心里。”------这句话一出就没得可说的了,都不要脸到这地步了。

回复

2014-08-04

有的电影人们是冲演员去的,有的是冲场面去的,这个应该是冲韩寒去的。

回复

2014-08-03

麻痹剧透一时爽

回复

2014-08-03

反正高票房跟韩寒的名气有很大关系,没看电影,不敢妄加评论

回复

2014-08-03

反正高票房跟韩寒的名气有很大关系,没看电影,不敢妄加评论

回复

2014-08-03

还是在家看看吧,大家的评论都很好

回复

2014-08-03

有经历才能看懂?我也太有经历了,以至于我觉得像给幼稚园的看的。其实连鸡汤都不是。他的确是一部完整的作品,这比许多真诚度差的作品不知强了多少,但是说教太多,讲现实也不够,老师成作家和王珞丹那个角色在一起也就算了,小演员很轻易就成名了,还不如直接到车里对话那结束就完了。

回复

2014-08-03

电影风格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看得舒服。我觉得不必理会什么东西,电影始终都是一个表达手法,风格是由制作人决定的,不喜欢这种风格的就是不喜欢,你可以说出一千种不喜欢的理由来,但要是真的不喜欢,理由那用多,一个就够了。

回复

2014-08-02

影片的最后只有那个所谓的智障依旧生活在东极岛上,路遇了仙人跳的王珞丹领着孩子,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