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殖民与批评伦理评甘阳、刘小枫的《北大的文明定位与自我背叛》

甘阳与刘小枫将“英文北大”与“中文北大”描述成几乎势不两立的状态,以过于简化的处理方式,粗暴打发掉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其实,搞中国学就用中文,而搞西学就可以——在特定情况下甚至鼓励提倡——用西文,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一般来说,英文在中国大学里不应该具有高于中文的地位,但是也不应笼统地走向反面,刻意贬低英文。

责任编辑:刘小磊

甘阳与刘小枫将“英文北大”与“中文北大”描述成几乎势不两立的状态,以过于简化的处理方式,粗暴打发掉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其实,搞中国学就用中文,而搞西学就可以——在特定情况下甚至鼓励提倡——用西文,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一般来说,英文在中国大学里不应该具有高于中文的地位,但是也不应笼统地走向反面,刻意贬低英文。

“燕京学堂”事件,自高峰枫发表《谁的“燕京学堂”?》一文(《上海书评》2014年5月25日)开始,受到传媒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日渐发酵,讨论逐步升温,加上北大部分教师学生两个月来网上网下的反对,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界的一大热点事件。7月24日,著名学者甘阳、刘小枫发表《北大的文明定位与自我背叛》(《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北》文”),进一步以猛烈的火力批判了北大燕京学堂计划,以及由它所代表的英文至上乃至“去中国化”对中国“文明定位”的损害。料想此文必将进一步助推反对意见,使相关讨论走向深入。

《北》文批评力道十足,说了不少不客气甚至意气用事的话,读来颇有畅快之感。文章重申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大学改革的意见和批评,其中很多观点笔者都非常赞同。然而,掩卷反思,我想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提出来向甘刘二位与读者诸君求教。

英文与中文

首先是树靶子问题,表现在《北》文提出的“英文北大”与“中文北大”的二元对立。这一对概念(以及相关的“法定语言”)大概是两位作者的创造。不消说,在这样一篇时评文章中,读者不应咬文嚼字,追究此种概念的精确性,只要明白作者意在通过简捷直观的符号性表达批判中国大学教育和学术的自我殖民化,也就够了。但问题是,《北》文将“英文北大”与“中文北大”描述成几乎势不两立的状态,以过于简化的处理方式粗暴打发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作者称拟建的燕京学堂为“租界英文学堂”,大加鞭挞,提出中文必须取代英文成为北大的“法定语言”。与此同时,《北》文也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