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林园工业区

“他们高价承包污染垃圾的处理,污染了溪水和海洋,但谁敢去堵路抗争?一般老百姓敢跟政府拉白布条,却惹不起这些流氓啊!他们拿刀拿枪,我们惹不起哪。”

责任编辑:朱又可

“砰!”一声响,像一颗炸弹闷声地炸开,然后是一阵“嘶嘶嘶”的燃烧的声音。我张开眼睛一看,竟见眼前有一条巨大的火龙,火红火红,向天飞舞,整个黄昏的夜空,本来已经暗了的,如今竟都突然被照亮了。“我的妈呀,这是真的咧!”老关说着,从桌上摸过香烟来,又立即想起来,把香烟放下,马上拿起相机,咔嚓咔嚓,拍了起来。1986年8月。 (关晓荣/图)

27年后,我终于再度访问了林园工业区。最感到惊讶的,不是它的变貌,而是它竟然没变:污染依旧。

“他们高价承包污染垃圾的处理,污染了溪水和海洋,但谁敢去堵路抗争?一般老百姓敢跟政府拉白布条,却惹不起这些流氓啊!他们拿刀拿枪,我们惹不起哪。”

世界的尽头

那一天下午两点多,我和老关顶着亚热带夏日正午的大太阳,像两只伸长舌头的狗,气喘呼呼的到达这个高雄最南端的小渔村。

我们是一家周刊的记者。我写文字,他摄影。我喜欢看资料,做研究,听人讲故事。但我的搭档老关总是说,我的眼神有一种“杀气”。他喜欢直来直往,讲话犯冲,但本性倒是很善良。一起采访流浪下来,我们建立很好的默契,常常自称是“虎豹小霸王”里的那两只野兽。采访后感到苦闷了,我们便找一家小酒馆喝酒,酒量差不多,一起喝醉,倒也非常愉快。

这是1986年8月。采访过鹿港反杜邦事件后,我们已预感到台湾的公害污染太严重,反公害运动将会变成新兴的社会趋势。可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在哪里发生。

然而,解决公害,总是要有一个开端。公害是依照工业发展的比例而形成的,以台湾情况言,民营大企业不多,普遍小资本,小规模,要他们进行公害防治设备的改善,能力有限。反而是公营事业,占了40%左右比重,规模大,政府预算做后盾,不缺资金,当然是首要改善的对象,而且可以起带头的作用。只要这些公营企业改善污染,台湾的环境公害问题就可以减少40%。

我因此锁定公营事业。这只是一种概念的分析,还得找到具体的事例才可以报导分析。高雄的林园石化工业区,就是第一个目标。

每一次坐车南下采访,即将进入高雄,就会看见轻油裂解厂的高耸烟囱,一根一根,象征着繁华而兴盛的工业时代,向天空吐着白白的浓烟,周遭的空气,弥漫着浓稠的臭味。我找了高雄的朋友帮忙,安排来采访林园工业区,晚上就住在当地的一个渔民朋友家里,想亲身体验“工业时代的气味”。

采访的第一站是林园石化工业区管理局。

那是夏日的午后两点钟,阳光强烈灼热,几乎可以打伤人的眼睛。

官方的代表非常客气,开大了冷气,吹凉我们身上的热汗,站在幻灯片前,解说建设过程,工厂分布,污染防治方法,以及石化原料的气体,如何在零下十几度液化,再通过地下管线,直接送达工厂,以避免地上的污染。整个石化工业区有一个联合污水处理厂,每一家的污水都由此统一处理,经过“科学曝晒法”,让有毒的气体挥发,无毒后,再运去掩埋,不会污染土地。“共同处理污染,这样比较节省成本,也比较有效率。”官员最后做了结论。

“谢谢你。解说得很好,一切办法完整,但空气中怎么会充满臭味呢?”我还在考虑怎么发问,老关倒是毫不客气,直接说出感觉。

“啊?”官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