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复兴与中国转型”辩论之二:嵌入文明还是改造传统
最近,秋风、肖滨与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吴重庆教授,就自由主义、儒家与革命传统在中国转型中扮演的角色,再次进行辩论。三位教授的观点,大致分属三派。南方周末希望提供一个平台,使不同观点和主张的知识分子,可以在基本的规范下,能讨论起来。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施玉卿
编者按
2014年5月15日,南方周末《大参考》版刊登了秋风与肖滨两位教授在岭南弘道书院成立时的辩论:《四辩“传统复兴与中国转型”》。最近,秋风、肖滨与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吴重庆教授,就自由主义、儒家与革命传统在中国转型中扮演的角色,再次进行辩论。三位教授的观点,大致分属三派。对谈时,处处交锋。好在,交锋既是呈现观点的过程,也是求得共识的过程。在当下中国知识界,这种交锋殊显珍贵。如秋风所言:“199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和左派之间很少共同开会。大家没办法坐到一起,相互之间有太多不信任,似乎也没有共同语言。这对面临重大时刻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局面。知识分子相互都不说话,民众是不是也会相互撕裂?”我们摘登部分内容,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也希望提供一个平台,使不同观点和主张的知识分子,可以在基本的规范下,能讨论起来。建立底线,和而不同,才可能预期一个相对美好的未来。
自由主义主要是一套政治理论。但到现在,很多信奉自由主义的人,都把它理解成为一套整全的神学体系,不仅要用它解决政治问题,还要用它来解决人生问题。
自由:激进与保守
秋风:我为什么从十几年前比较原教旨的自由主义转变成原教旨的儒家?答案在最近写的《嵌入文明:中国自由主义之省思》一书里。
在这本书里,一是重新评估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传统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胡适、储安平。我批评了他们在文化与政治上的激进主义。
二是重新发现另一个自由主义传统。在现代中国历史中,有两个自由主义传统,过去几十年的思想史叙述中,胡适代表的自由主义传统,居于主流地位。肖滨教授专门研究过徐复观,徐先生代表着另外一种自由主义的传统,我称之为“保守主义传统”,包括我对之有专题研究的张君劢。我曾写过一本书《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以张君劢为中心》。
最后一篇是《论自由主义的保守化》。中国的自由主义要有效回应中国问题,必须要有个保守化的转向,放弃胡适、储安平的激进主义的倾向。
这个保守化转向,主要是重新确定自己与中国文明的关系,“嵌入文明”,自由主义要进入中国文明中。
胡适、储安平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的“主义”在中国文明之上。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反传统的主张。他们有非常强烈的道德正义感,主张对中国文明进行彻底改造,才能建立起现代中国政治、法律及道德秩序。
现在,不能不反思这种思路。为什么?因为,我们处境变了。
当胡适、鲁迅先生在倡导反传统时,他们就生活在传统中。100年后,传统在哪?今天还有几个女性害羞?还有几个人生活在宗族中?胡适他们认为,传统和一种反动政治权力勾结在一起。今天,传统和不合理的政治结构间,其实很难建立联系。权力曾是破坏传统者。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处境不同了。世界银行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14年超过美国。中国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在物质力量的对比中已渐处优势位置。
我的想法是,自由主义应嵌入中国文明,放下骄傲的姿态,在中国文明中思考优良治理之道。有了这个姿态,问题都好讨论。
民国逻辑与革命传统
肖滨:我赞成不要把自由主义跟中国传统过分僵硬地对立起来。否则,对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成长不是好事。我赞同“嵌入文明”,在中国文明中获得一席之地,发挥作用。
对新儒家要有同情的理解,对胡适等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也要给以一点同情的理解:在那个时代,他们为了思想启蒙,批判传统,有必要。例如,如果没有批判,就难有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
把自由主义跟中国传统对立,既不利于中国文明的发展,也不利于自由主义进入中国文明。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应形成共识。当年,殷海光先生那么激烈地反对中国传统,但晚年已有所反省,开始与徐复观和解。
还要更深入地反思,自由主义一开始嵌入中国文明为什么会失败?
不能把原因仅归结为早期的自由主义者猛烈批判中国文化传统。我们知道,自由主义的核心诉求之一就是依宪治理、法治。自由主义在晚清、民国的失败,就根源言,我愿用一个形象但可能失之简单的说法来回答,就是“秀才遇见了兵”。倡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