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议就不叫北大了”北大校方首次回应“燕京学堂”争议

有人曾用“面目模糊”形容此次“燕京学堂”事件中的北大校方。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大学校长办公楼105房间见到了燕京学院办公室主任姜国华、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这是北京大学校方首次、也是迄今惟一一次直接面对媒体,回应“燕京学堂”引起的争议。

责任编辑:刘小磊 袁蕾 李晓婷 实习生 孙玉彤

“燕京学堂”选址北大静园,学生用行动表示反抗。但反抗显然受到了来自校方的压力,很多学生不敢署名和露面。 (静园声音供图/图)

有人曾用“面目模糊”形容此次“燕京学堂”事件中的北大校方。

2014年7月12日下午,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大学校长办公楼105房间见到了燕京学院办公室主任姜国华、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他们各自拿着一叠打印出来的材料。“为了你这个采访,我花了不少时间,学习研究相关文件与材料。”蒋朗朗说。

这是北京大学校方首次、也是迄今惟一一次直接面对媒体,回应“燕京学堂”引起的争议。

“全校教授大会的确没开过,也不可能开”

南方周末:建立“燕京学堂”的初衷是什么?内部经过了哪些论证?

姜国华我觉得这不是仓促的决定。“燕京学堂”是2013年初开始筹办的,我们肯定是经历过正式的调研。校领导以及“燕京学堂”参与者,比如说蔡洪滨、王博(注:均为燕京学堂副院长),中间都组织过一些座谈会。刘伟副校长2013年牵头成立论证小组,后来又有了第19次党政联席会,在该次会议上成立了“燕京学堂”建设领导小组。这两次会议我都没有参与。我个人是2013年12月,领导小组成立后,才被学校任命做“燕京学堂”办公室主任的,也就是说任命我的时候,“燕京学堂”已经启动很久了。中间的座谈会,不见得每次都有记录。

蒋朗朗:2013年初学校就开始筹备、酝酿“燕京学堂”。酝酿过程中,学校陆续搜集了各方意见提出方案。在第19次党政联席会之后成立了“燕京学堂筹备建设办公室”,发了红头文件,这是全校师生都看得到的。

王恩哥校长上任后,每周四下午,都有个例行的教授茶叙——约一个或者约几个主任、教授一起喝茶,跟他们沟通学校方方面面的事,其中有一项就是“燕京学堂”。王恩哥校长还和一些著名教授,比如说文科的资深教授沟通过。

王校长和主任级别的基本都沟通过。他自己不也说过了,“个人前后以我的名义召集十数次(会议),小的七八人,大的上百人”。

南方周末:但不少北大教授在2014年5月5日校方正式通稿发布后,仍然不知道“燕京学堂”这件事。

蒋朗朗:个例子。当年中文系办双学位项目,最初也是中文系的行政办公会决定的。首先在行政办公会这个范围酝酿,然后由主管教学的主任提出方案,行政办公会讨论多次。当然内部也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在最初决策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回复

2014-07-22

把六院恢复成宿舍,也是尊重谁啊?!

回复

2014-07-21

不公平和不正义在于如果这样的事情在除北大以外的学校发生的话可能很快就被和谐掉或摆平了,北大不遗余力地利用了他们在文科上的优势、广大的人脉以及丰富的校友资源为一小撮人的利益服务。什么是特权?这就是特权。什么是利益集团?这就是利益集团。什么是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目的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回复

2014-07-20

还是有人愿意,也敢站出来反对的

回复

2014-07-20

世界上的事无所谓对错,只有利益。是与非,对与错,合法与非法,道德与不道德,都是某个利益群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人为规定出来的。如何利用现有的游戏规则和游戏道具,摆平利益冲突的对方,为自己谋取利益,就是游戏的艺术。——网友的话献给北大“燕京学堂”事件,献给医改政策的制定者“李玲”叫兽。

回复

2014-07-19

这个群,群主有歇斯底里症,谁在群里发图片,发链接,直接爆发骂娘,骂完直接踢人! 自己在里面排出了异己,当土皇帝,建议别进!

回复

2014-07-19

这件事是学校不地道

回复

2014-07-18

事实上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民主集中式的产物。中国要实现民主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只是希望大家能够给学生们多一些支持,不论是心里的还是行动上的,至少他们能够站出来抗争,而事实上这是需要勇气和一些理想主义的,也是很多人口中的书生意气

回复

2014-07-17

还有,究竟是燕京学堂还是燕京学院也该弄清楚一点。

2014-07-17

“受访者为燕京学院办公室主任姜国华何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何应该是“和”,这样的校对错误不应该出吧?

回复

2014-07-17

“受访者为燕京学院办公室主任姜国华何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何应该是“和”,这样的校对错误不应该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