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自上而下全面推开司局级干部真没公车坐了?

公众期待已久的公车改革自上而下全面推开。在机关,往往是级别越高的人越不用出门,级别越低的人跑得越多,《意见》中规定车补按照级别来发放,其科学性和公平性也引起议论。

责任编辑:李梁 吕宗恕 助理编辑 刘雨桦

2014年6月19日,深圳公车改革首批100 辆车公开展示,市民实地看车挑车。过去许多地方公车改革方案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改下不改上等原因,改革先后陷入沉寂。 (CFP/图)

车改的好处是工资增加了,“毕竟公车私用主要是领导享用,跟我们没关”。

在机关,往往是级别越高的人越不用出门,级别越低的人跑得越多,《意见》中规定车补按照级别来发放,其科学性和公平性也引起议论。

“地方2015年底基本完成,那不是还有一年?”

出门多,影响大

“截至昨天还是可以派车的。”2014年7月16日下午,听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车改革的消息时,中央机关公务员张晓微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一天,公众期待已久的公车改革自上而下全面推开。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成为改革的“排头兵”,副部级以下官员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方案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对于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指导意见》似乎“网开一面”——省区市厅局正职的主要负责人,县市区乡镇(正职)主要负责人,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鼓励他们参加车改。确因工作需要,可以采取实物保障的方式,但这样就不能再领补贴了。

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分析,实物保障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些地方取消专车后,可能组建政府小型车队保证主要领导用车,另外就是使用租车公司的车,保证主要领导用车。用实物保障的花费可能比车改补贴要多,但这可以阻断过度用车以及公车私用问题。

在国务院部委中,由于外事工作的特殊性,外交部的车辆保障最为充分。外交部有一个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1)


回复

2014-07-24

如果官员们觉得,公交出行不方便,费用高,那就应该加大对公交的投入。从这一点来说,车改的好处,不只是在降低三公。是好处多多!

回复

2014-07-20

中国政府,呵呵

回复

2014-07-20

相信现在中央的良心决心和恒心!得民心得天下,亘古不变!一些人当了点官,(我们看到的是身边的真人真事,而不是电视剧)真是不知几斤几两了,家里到单位上下班就几百米。也要专车接送的。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gkhf838

2014-07-18

支持。记得70代初期,直辖市里只有局长有专車。而现在就连处级的;乡长,村长都配有专驾。坐专车一是享受,二是显耀自己的地位,三是以车代步不坐白不坐,公私兼顾 。用车改革,说起来容易改起来並非容易。

回复

2014-07-20

目光敏锐!盘点一下,大凡政府管钱的部门负责人,领导都不敢小觑,不是待遇好就是多方照顾直至提拔重用,个中猫腻。都懂的!!

2014-07-18

全力支持车改,更要支持公职人员财产公开,要是举报腐败有奖就更好了,全民扒粪,让社会正常,纪委也不那么忙。公车,就是领导家的车;单位的钱,就是领导家的钱,单位漂亮的人,就是领导的人。公车不是事,附着在公车上的钱才是事;单位的钱不是事,单位的老会计,才是事;漂亮的人不是事,上了床才是事;上了床不是事,交易性腐败才是事。当今社会,整整一出红楼梦呀!“东府里,也就门前的这对石狮子干净,就是那些狗儿猫儿......”。谁都得死,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屁话无用,公职人员也就是“权钱”二字,他不是权生钱,钱买权吗,治理腐败关键是盯住一个“财”字,从上到下,一笔笔账单晒出来,再督查账物、账务相符问题,什么事都有个因果,有个有来有去,就是那些用自己工资行贿买账的,工资也少一块,对不对?就是太苦逼了。

回复

2014-07-20

又有一大波司机失业了

回复

2014-07-19

自上而下那是改革,如果自下而上那就不好说了,我支持自上而下的动作。加油,我相信这套班子

回复

2014-07-18

关键还要透明,要能有公开的有效的监督,要有透明的处理,真正让百姓参与其中。如果没有,再好的规定也没屁用。我出台政策,我自己遵守,我自己监督,我自己处理,如此就没多少意义啦。

回复

2014-07-18

哈哈

2014-07-18

公车改革的实质是将原来浪费的钱,合法地分到自己的口袋里。

回复

2014-07-18

1、车改是阻力最小的改革,除一把手不愿改(一般而言),其他公务员都嚷嚷着要改,这在改革极难推进的今天真是罕见与另类。原因无他,只是假改革之名而分钱。由此可知,一场大面积腐败已不可避免。2、车改所谓“节省”,很值得怀疑:因为所谓“节省”是基于那个浪费基数、腐败基数之上的“节省”。3、哪些人需要车补、车补的数额,全是一笔烂账。无人愿意费心尽力去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办法只能是一刀切。如此造成的结果是:一群原先与车没有半毛钱关系(原先根本就不需要车)的公务员都有了车补。群众私下说:车补就是强迫你“配车”,……滑天下之大忌,莫过如此!

回复

2014-07-18

公车改革的实质是将原来浪费的钱,合法地分到自己的口袋里。

回复

2014-07-18

局长大人不坐公车坐私车,受影响最大的恐怕是开公车的司机。

回复

2014-07-18

车改的主要对象是领导。干工作的主要是同志。车改、安排工作、干工作之间又多了些矛盾?平衡的支点必定会发生倾斜。改革不易!

回复

2014-07-18

全力支持车改,更要支持公职人员财产公开,要是举报腐败有奖就更好了,全民扒粪,让社会正常,纪委也不那么忙。公车,就是领导家的车;单位的钱,就是领导家的钱,单位漂亮的人,就是领导的人。公车不是事,附着在公车上的钱才是事;单位的钱不是事,单位的老会计,才是事;漂亮的人不是事,上了床才是事;上了床不是事,交易性腐败才是事。当今社会,整整一出红楼梦呀!“东府里,也就门前的这对石狮子干净,就是那些狗儿猫儿......”。谁都得死,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屁话无用,公职人员也就是“权钱”二字,他不是权生钱,钱买权吗,治理腐败关键是盯住一个“财”字,从上到下,一笔笔账单晒出来,再督查账物、账务相符问题,什么事都有个因果,有个有来有去,就是那些用自己工资行贿买账的,工资也少一块,对不对?就是太苦逼了。

回复

2014-07-18

全力支持车改,更要支持公职人员财产公开,要是举报腐败有奖就更好了,全民扒粪,让社会正常,纪委也不那么忙。公车,就是领导家的车;单位的钱,就是领导家的钱,单位漂亮的人,就是领导的人。公车不是事,附着在公车上的钱才是事;单位的钱不是事,单位的老会计,才是事;漂亮的人不是事,上了床才是事;上了床不是事,交易性腐败才是事。当今社会,整整一出红楼梦呀!“东府里,也就门前的这对石狮子干净,就是那些狗儿猫儿......”。谁都得死,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屁话无用,公职人员也就是“权钱”二字,他不是权生钱,钱买权吗,治理腐败关键是盯住一个“财”字,从上到下,一笔笔账单晒出来,再督查账物、账务相符问题,什么事都有个因果,有个有来有去,就是那些用自己工资行贿买账的,工资也少一块,对不对?就是太苦逼了。

gkhf838
回复

gkhf838

2014-07-18

支持。记得70代初期,直辖市里只有局长有专車。而现在就连处级的;乡长,村长都配有专驾。坐专车一是享受,二是显耀自己的地位,三是以车代步不坐白不坐,公私兼顾 。用车改革,说起来容易改起来並非容易。

xyyjh
回复

xyyjh

2014-07-17

很好

回复

2014-07-17

中央统一规定有道理的,不能因为各部门、各地有差异而让制度复杂化,越简单、越具体的制度越容易实施。 虽然制度不是完美的,但这届班子硬朗的执政风格,政策应能得到贯彻,应该能让车改向前迈一大步,谨慎乐观。 其实呢,还是可以再细化一点点,同级的干部如对处级干部,根据实际公务出行频率,简单分一个A、B类,A类的比B类的多出个30%的额度,这样就能更公平一些。每个部门的类别认定,可自己申报、由上级批准,公众监督。

回复

2014-07-17

我们单位前十年车改,处理了十几辆旧车,后来又买了几十辆新车。政策与对策总是相辅相成。

回复

2014-07-17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的官场几千年的浸润太深了,还得看看再说:呵呵

回复

2014-07-17

一刀切的做法,不可能适应全国的。况且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内容、性质不同。中央真的要搞车改,还不如搞实报实销。这种补贴根本称不上公平、合理,最终会成为大众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