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鉴】201407

《麦克白后传》 推翻暴君之后
润物瑶辉 御制凝器 18世纪中国清代宫廷玻璃鼻烟壶展
贾木许的文艺腔 《唯爱永生》

舞台

推翻暴君之后 《麦克白后传》 

今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全世界大部分的剧院都在今年安排了关于莎士比亚的展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就让田沁鑫排演了莎士比亚的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林兆华导演、濮存昕主演的《大将军寇流兰》也在前段时间上演。

除此之外,不少与莎士比亚有关的全新创作也在这期间一一亮相。由苏格兰国家剧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共同制作的《麦克白后传》就是其中一部。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众多剧作中,除了《泰特斯·安德罗尼克斯》之外最为血腥的一部了,讲述的是人的欲望与杀戮。正因如此,《麦克白》也是很多剧团和导演都非常钟意的一部戏。《麦克白后传》的英文名为Dunsinane,即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居住的邓斯纳恩城堡,是历史上麦克白曾统治的区域,故事所讲述的正是暴君麦克白被杀死后,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编剧大卫·格里格在剧场中看完《麦克白》后,萌生了在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续写的念头,有着丰富旅行经验和记者经历的他,在创作《麦克白后传》期间曾在中东待过一段时间,这段经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创作。在这部戏中麦克白的名字被隐去,以“暴君”代替之。英格兰大将西华德带领军队横扫苏格兰,杀死了暴君并统治了整个国家。原剧中发疯而死的麦克白夫人并没有死,而是化名为格洛赫,领导着不愿被征服的苏格兰人和英格兰大军展开周旋。

表面上看,这出剧作讲述的是英格兰作为入侵者,与当地的苏格兰人发生的矛盾。但是主创团队在场刊中就直截了当地向观众点出这部戏的创作初衷是“借古喻今”。他们将多年前的伊拉克战争,英美联军以维护人权保卫资源为由,大举入侵伊拉克,打了那场将近八年的战争与那个数百年前的时代做了“嫁接”。除了伊拉克战争,近几年的利比亚战争也是遭遇到同样的状况,作为解放者的北约军在推翻了独裁者政府后,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对于当地的民众来说,这些外来的部队已经成了入侵者。剧中,养鸡的苏格兰女孩拿起刀杀死了那位充满善意只想搭讪的英格兰列兵,而格洛赫最后对西华德说“都已经一年了,你竟然还没有学会我们的语言”,这种种细节都让作为观众的我们重新思考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统一和入侵,而这些思考可能并无法得出道德上的标准答案。

创作者们没有给观众一个答案,也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双方都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这种无奈可能也伴随着观众一起,走出了剧场。不是所有的中国观众都对那几场英美部队参与的战争有深刻了解,但是抛开那些战争,只是去关注剧中当地民族与外来民族之间的矛盾,再结合当下很多的社会新闻,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与这部戏的连接点,展开属于自己的思考。

 

阅读

《乾隆帝》 乾隆皇帝真的不知道英国在哪里吗?

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的队伍抵达北京,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这次会见被认为是近代东西方一次至关重要的接触,尽管结果令人沮丧。在英国使者面前,乾隆皇帝展现了东方独裁者的傲慢、保守和愚昧,他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无有”,他甚至在接见使者时问:“英国距离俄罗斯多远?他们的关系是否友好?意大利和葡萄牙是否距离英格兰不远?是否向英格兰朝贡?”

这一段公案,几乎成了晚近中国衰朽封闭的象征。然而,历史是否真的像它表面呈现的样子呢?欧立德的《乾隆帝》重新叙述了这个故事。作者在序言中说,绝大多数欧美读者对乾隆的事迹一无所知,甚至不知晓其名号。这种状况让欧立德感到惋惜,但其实并不奇怪,中国人同样不太搞得清伊丽莎白一世和路易十六,这两个名称可能更容易让中国人想起一种甜瓜和一种昂贵的酒。

实际上,乾隆对于西方地理并非一无所知。1760 年,法国耶稣会士蒋友仁就曾进献《坤舆全图》,这张世界地图中,两个世纪以来东西方地理调查和地理发现的各项重要成果都包含其中。蒋友仁还曾受乾隆皇帝的委派,勘测绘制新疆地区的地图。一个对地图如此感兴趣的皇帝,怎么会搞不清英国在什么地方?而从康熙皇帝的时代起,法国政府就一直在向中国派遣“科学传教团”,他们与清国的皇室建立了良好的交往。如果不是在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乾隆的使团也将抵达巴黎,拜见路易十六。

欧立德猜测,乾隆皇帝之所以提出这样幼稚的问题,是故意要给马戛尔尼使团留下一个印象,即“伟大的大清帝国不可能对遥远的小岛国家英国有任何的兴趣”。如果我们去察看更多关于这次觐见的史料,就会对乾隆皇帝“保守愚昧”的刻板印象产生怀疑。当英国使者向他展示英国海船模型时,皇帝详细询问了关于军舰零件以及英国造船业的问题,第二天,乾隆密令军机大臣传谕两广总督,“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且闻其向在海洋有劫掠西洋各国商船之事”,需振作海防,提高警惕。

乾隆皇帝所处的时代几乎跨越了整个18世纪。这个世纪的西方正处在独一无二的“革命时代”。人们往往认为这个时代只发生在西方,而东方却在康乾盛世中固步自封。东方是否成为纯粹的旁观者呢?事实上,东亚的深刻变革也在乾隆的时代发生,并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础。乾隆的军队征服了新疆,尽管后来依然叛乱频仍,而中央政府也一直无法在此建立起像中原地区那样的统治方式,但乾隆朝的远征依然影响深远。它不仅大大扩展了清朝的疆域,而且影响了世界历史。中国和俄国的竞争不再仅限于蒙古和满洲的北部,而延伸到了中亚;准噶尔的消亡,则意味着欧亚大陆最后一个有威胁的游牧民族联盟已经消失,“上帝之鞭”和成吉思汗的时代彻底成为过去。欧立德评价:“乾隆的这次征服其实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分水岭。”

虽然乾隆并不那么喜欢外国人,但他对东西方的贸易并不排斥。当贸易禁令使得南方的丝绸市场受到影响,威胁到蚕农和纺纱工人的生计时,乾隆批评道:“徒立出洋之禁,则江浙所产粗丝转不得利,是无益于外洋,而更有损于民计。又何如照旧弛禁,以天下之物供天下之用,尤为通商便民乎?”中西方贸易在乾隆年间获得飞速发展,英国每年要从中国进口2300万镑红茶,这些茶叶带来的茶叶税为英国王室提供了十分之一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每年有3000万两白银流入中国。在商业的主导下,一个新世界正在展开,中国无疑参与其中。

乾隆朝作为旧时代最后一个盛世,有很多弊病值得批评,但它未必如我们所想的那么固步自封。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乾隆皇帝,无论他本人是否愿意,也不得不如欧立德所言:“天之骄子,世界之人”。

 

展览

润物瑶辉 御制凝器 18世纪中国清代宫廷玻璃鼻烟壶展

时值上海玻璃博物馆建馆三周年,馆长张琳联合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以及国内一众藏家,共同推出 “润物瑶辉 御制凝器—18世纪中国清代宫廷玻璃鼻烟壶展”。六十余件精美绝伦的清代宫廷玻璃鼻烟壶,无论是色、形、纹、意、用,都可以从其小巧身形中窥探魅力所在。通过这些器形小巧精致、工艺精湛绝伦的玻璃器,可了解清代人类世界的社交趣味。

类似于今日人们都会随身携带一枚智能手机,在清代,几乎所有人都会随身携带一枚小瓶,闲暇时便会拿起倒出少许粉末于手腕或虎口,凑近鼻子,轻轻一吸,沁人心脾。这正是鼻烟。而那小瓶,便是鼻烟壶。在当时社会,还没有很普遍的品牌效应,但人类群体中的等级划分,胜过今时今日。穿金戴银固然能明确彰显身份,文人雅士传承有序的气质也能说明一切,而其他人之间攀比的载体,就含蓄得多,那就是鼻烟壶。翡翠、白玉等等材质,明眼人一看就懂。但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却是玻璃器。

因为玻璃器由西方人传入中国,所以对那时大部分生活在信息闭塞社会中的国民来说,能拥有一件玻璃器鼻烟壶,堪称如获至宝,因为那玩意儿得天天用,天天拿出来显摆,天天有人对此啧啧称赞。于是,这面子就涨了。

一切玩物的风潮都是自上而下产生的,玻璃质鼻烟壶在王公贵族中风行,后又延传大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受到帝王重视。玻璃鼻烟壶中的精品在于宫廷所使用的鼻烟壶,这些宫廷器大多产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这三朝皇帝对于玻璃器极度钟爱,甚至不惜工本在紫禁城建立造办处玻璃厂,邀请国外传教士驻扎主持,雇用大量能工巧匠为皇宫打造一批冠绝中西的中国清代宫廷玻璃器。用这些御制玩物来犒赏王公大臣和封疆大吏,别有情趣。

此次展览根据器物自身的特征,将所有鼻烟壶划分为单色器形组、套料雕刻组、中国元素图案组、仿制组、八角磨棱组等共计16个分类,其中更有两件极其珍贵的玻璃胎画珐琅彩鼻烟壶。此外,本次展览还展示了与鼻烟文化相关的3组展品,“瓷塑官员闻烟消夏像”,“原装德国进口鼻烟大瓶”,烟碟、烟勺、烟漏等,充分感受18世纪中国宫廷的生活及审美情趣。

玻璃鼻烟壶上的纹饰,可以说是一个微观的艺术世界。螭虎、龙凤、松鹤、梅蝶、荷鹭、鱼藻各具深意,甚至海水、山石、兰竹、蝈蝈等常见景物也另有所指。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变迁,在这些器物中一一得以映现。这些纹饰,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与西方艺术品最大的差异与价值所在。同时,由于当时不惜代价的制作态度,使得清代玻璃鼻烟壶的颜色呈现出如梦如幻之感:月白、水绿、杏红、柳黄、绀蓝、雪青、紫棠等等,其名如诗,其色如画。

鼻烟壶在各国博物馆中都有被收藏,特别是玻璃制的尤其受青睐。在鼻烟壶收藏名家中,玛丽及庄智博夫妇被誉为近20年来鼻烟壶的最大藏家。其拥有的藏品达1720件之多,总价值估计7000万美金,囊括了近三个世纪中国鼻烟壶工艺的珍品。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香港邦瀚斯与香港苏富比已经连续8次开设专场,把玛丽及庄智博夫妇收藏的这些鼻烟壶分批拍卖,让更多的爱好者拥有这些承载着古人智慧的小玩意儿。

 

电影

贾木许的文艺腔 《唯爱永生》

正如那个经典的老段子,如果组个电影导演的摇滚乐队,贾木许大概是前三甲的人选。余下的可能还有库斯图里卡、马丁·斯科塞斯、文德斯等……在《唯爱永生》里,贾木许显然越玩越嗨了,嗨到他忘记了自己还是一名电影导演,而更像是不修边幅的摇滚乐手、放浪不羁的诗人。

这名文艺腔极重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极尽能事地摆弄着演员造型、私家收藏以及音乐品位,令吸血鬼跟摇滚乐在主人公身上融为一体。当他愈发严肃地想要显摆,变本加厉地取笑着愚蠢的人类,反倒令电影多了一层黑色幽默。过往的贾木许作品也有类似的幽默趣味,玩的不是电影,是主人公的孤独、疏离和寂寞……可是,《唯爱永生》从头到尾都在把玩这套轻飘飘的东西,嘴炮打得爽,却多少让人有些失望。

放在吸血鬼题材里面,《唯爱永生》也显得格格不入。认为过去才是最好的,诸如此类的台词,反复出现了《唯爱永生》的对话当中,由于整个世界都被污染了,这些没落的吸血鬼贵族,甚至找不到新鲜纯正的人类血液,只能苟延残喘。借超脱于人类存在的吸血鬼,《唯爱永生》表达着对这个世界失望的主题,实际上,对这种消极颓废的厌世观点,伍迪·艾伦和韦斯·安德森都拍摄了相同的电影。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处在糟糕的时代,而以前的时代才是黄金时代。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借茨威格的灵感启发,隐约道出人类文明的消逝。这两部电影虽然调子往下,可是表现手法却积极往上。

亚当喜欢音乐,夏娃喜欢文学,这两个具有寓意的名字,多少也在反映人类社会的起源和现状。毕竟,无论艺术或者文学,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整个社会不断向前走的产物。当两名吸血鬼都抱残守缺地出现,那种自怜自艾的无奈和逃避,或许并不是因为导演感到害怕,而还是那种挥之不去的失望。他跟世界不再有联系,他可以尽情地调侃着每一个大艺术家,活在世上,只有深深的虚无。夜晚降临,当镜头扫过破败的底特律城,贾木许的意图溢于言表。

出演吸血鬼情侣的汤姆·希德勒斯顿和蒂尔达·斯文顿都人气极高,他们都具有冰冷硬气的面庞轮廓和身体线条,无奈在于,即便如此以颜取胜,但看下来,观众却很难对两个角色有太大的认同。原因还是前面说的,这种消极被动的防守型人物,一向很难获得观众的喜爱。他们或许有很高的修为造诣,但他们早已不食人间烟火,更不跟人类打交道,更像是贾木许假借两个模特道具,一五一十地说出了他想说的话。而这般安于现状的封闭故事,多少会显得小家子气,很难真正提升整部电影的格局。

不是说吸血鬼题材就不能文艺腔,不能满世界的发牢骚。可是,《唯爱永生》显得太过封闭了,没有人情味儿。既然你觉得整个世界与你无关,那么,如何奢望观众会觉得他们所置身的世界有任何美好可言?这股腐烂的死亡气息,在那些华丽的袍子身上肆意乱窜。至于那些纯粹为了慢镜头而慢镜头的段落,除了追星族,大概没人会喜欢这样的调性和表现手法。也许,拍支MV都比拍部电影好。好在即便如此,也真的有人要看MV。如果你不把《唯爱永生》当作深刻的艺术片,而是把玩情调的意淫片,那么,它还是可以一看的。至少,在摄影和配乐上,贾木许依然做到了水准不失。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