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句不苟且

来信也好,报道也好,南方周末力求为读者提供真实细致的信息。

责任编辑:史哲 蔡军剑

为什么南方周末“读者来信”非要提供详细信息?这又不是新闻报道!

编者回应:

来信也好,报道也好,南方周末力求为读者提供真实细致的信息。您这里读到的短短来信,我们甚至留有完备的影音资料。都说“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但在实践中,我们通常是“有七分证据只说五分话”,说话留两分余地,是考虑到话说得太满,极易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们有很多心细如发的读者,报上任何差错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据华东师大历史系张耕华教授告知,该系每一位老师都订有南方周末;社科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也说,该社每一个分社、编辑室都订有南方周末……想到有那么多严谨的读友盯着南方周末,每次出报前我们不能不一一核实相关细节,惟恐出差错闹笑话。但即便如此,见报稿件仍多瑕疵。比如,程映虹将马尔克斯误记为“阿根廷作家”(感谢江苏常州郭纪云先生指正),令狐补充引用“纯属编造的尚军‘以色谋权’之说”(感谢安徽蚌埠彭劲秀先生指正)。虽说作者是无心之失,但若由此给相关读者造成了伤害,那是我们必须诚挚致歉的。

在收到读者指正之后, 我们通常会及时反馈给作者。比如,沙叶新将上海话里的乡下人写为“乡哦蝇”,引来上海读者罗永椿的指正。但我们在多方求证之后,发现有关读音难下定论, 也就没有立即发出罗先生的来信,只怕发出来又有读者指正。但这样一来,我们的审慎会不会被误解为反应迟缓呢?好在,读者也多包容,当有一回我们犯了低级错误感觉无地自容的时候,有读者反过来安慰:猴子都有从树上失手掉下来的时候,谁敢保证不犯一点错误呢?呵呵,感谢这位先生的幽默大度,也但愿我们能比猴子高明一点点。

报纸的错误永远是白纸黑字式的。特别感谢读者诸君的指正,你们才是南方周末最可宝贵的资源。在这里,我们谨以白纸黑字来提醒每一位南周同仁、特约撰稿——诚恳用心地写字,既是出于对读者的尊敬,也是对个人的自重。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