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岁西泠印社并入27岁中国书协?大师凋零导致无人掌社之尴尬

百年来精英云集、向以高精尖著名的民间学术团体西泠印社,正在申请加入官方的、群众性普及艺术团体中国书协。“这等于让艺术界的中国科学院去加入中国科协。”艺术界的同人结社传统被认为受到官僚化的侵扰,将失去最后一块“田间”。

责任编辑:李海鹏

  百年来精英云集、向以高精尖著名的民间学术团体西泠印社,正在申请加入官方的、群众性普及艺术团体中国书协。“这等于让艺术界的中国科学院去加入中国科协。”艺术界的同人结社传统被认为受到官僚化的侵扰,将失去最后一块“田间”。

 

2006年7月14日,杭州,西泠印社2006年春季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8)


回复

2008-05-07

也许是穷人志短 有点像引刀自宫,自毁武工

回复

2008-05-07

老辈向后生说,你以后领我去大拼,行不行? 我不明白是否老糊涂了

回复

2008-05-07

这不等于让娘娘嫁给乞丐吗?真是有些文化沦丧的气味。

回复

2008-05-07

第五,本人不赞成署名“部分在杭理事、社员”的匿名信方式。个人意见,任何人均应对自己言论负有责任。因此,不署名的方式,就能难令人追究责任。相形之下,本人甚为欣赏吴长邺先生父子三人的公开信方式。无论其观点是否偏颇,有此态度,或可更彰其公心。 最后,本人认为,本人报道公正客观,“爱之深,责之切”之心众人可鉴。因此本人欢迎一切基于事实的批判,同时也拒绝无端造谣。 本人愿意在此公开本人邮箱兼msn:kblmh1981@hotmail.com。欢迎诸位联系。若有意见,可在此跟帖或发邮。 吕明合5月7日温州出差途中

回复

2008-05-07

南方周末吕明合声明 本人认为,任何传言均止于公开。为此特作如下说明: 关于西泠入协一事,作为在杭州生活多年的人士,本人向来关心。月前也得艺术网站友人告知。其后更有多位社员电话至本报,主动联系采访。无论于私人感情或是工作,报道此事,均属义不容辞之事。 其次,由于种种原因,本人已对更激烈的内容作充分保留。在本人写出稿子的周三当天,更有市委宣传部委托人士前来“协调”。而迄今,本报道因某种不言而喻的特定原因,被禁止新闻网站传播,其中奥妙,幕后系谁,读者诸君自不言而明。 关于西泠印社入协的标题,本报用的是“?”。此语只是表达可能的担忧。因为根据吴超的解读印社目前的表态,本人的判断是,也许目前确实还不能排除书协入协的可能。 第四,本人向不赞成电话采访方式。本次采访中,除因陈振濂副社长因在事先电话沟通联系采访时,因其拒绝见面采访而只能采取电话录音方式外,其馀的采访,本人均采取面访方式,甚至为见苏州沧浪书社华人德先生一面,本人还因此特意抽出两天时间。不知有关人士,说记者电话采访的说法,从何处而来。

回复

2008-05-07

我也来说两句!

回复

2008-05-03

悲哀,为中国悲哀。这其实反映了这么多年来我国得民主文明进程不是在进步而是在退步。从长远来说,没有文化自由得国家迟早都会是衰败得国家。这二十年我们富了,可是如果没有文化自由得支撑,我们不会健康得发展。感谢南方周末,感谢你们这么多年来一直敢于说话。我从上大学就爱看你们得报纸和杂志,现在我虽然很少买报纸了,但是南方周末是不可少得。希望你们能够把你们得风格坚持下去。我会是你们忠实得读者。

回复

2008-05-02

连百年老社都不惜明珠暗投,自此以后,中国民间文艺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