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法庭进了最高法院

日前,最高法院的环境资源审判庭已在内部成立。该庭将在最高法院立案二庭的基础上设立设立环保法庭主要不是为了审案子,而是指导。最高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庭的第一个“革命对象”便是公益诉讼的立案难问题。

责任编辑:吕宗恕 何海宁 实习生 唐悦 张维

环境诉讼取证难、起诉难、立案难、案件少,大部分地方环保法庭形同虚设。 (CFP/图)

设立环保法庭主要不是为了审案子,而是指导。

最高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庭的第一个“革命对象”便是公益诉讼的立案难问题。

等了30年

2014年5月29日,马勇赶着去北京正义路上的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院”),一年的压抑、愤懑,似乎都卸载在早高峰的路上。作为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兼督查诉讼部长,他受邀参加最高法院举办的大力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座谈会。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推进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的建设,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最高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在会上的一段讲话,后被媒体竞相传播。6月4日,最高法院的官方喉舌《人民法院报》用一个专版,深入报道了这场座谈会。

奚晓明的讲话被解读为:最高法院也将设立环保法庭。而这其实也是会议的核心议题。马勇透露,当天与会人员基本都同意在最高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庭,没有反对意见。“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长期从事环境公益诉讼的马勇十分欣慰。

而鲜为人知的是,自从中国学者呼吁最高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庭到变为现实,其实已经历时近30年。武汉大学蔡守秋教授回忆,他和国内从事环境法研究的同行,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开始建言,“现在终于水到渠成”。

而这背后,离不开现任最高法院院长周强的力挺。

自2013年3月15日接任,科班出身的周强在环境司法领域内一直动作不断。2013年两个最重要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回复

2014-07-06

政府又有收入来源了,可以很明确地说,你成立再多环保部门都没用,除了能养更多官员。地方官商勾结污染环境,现在政府是想再从企业身上割肉啊,一个成立那么久的虚设机构终于又能打捞一笔了

回复

2014-07-03

重在执法

回复

2014-07-02

这是很好的迹象,慢慢的环保被重视起来了,有些时候是不得不重视,现在的污染和破坏让人为之担忧,希望环保法庭的设立能为环境真正提供保护屏障,也希望这个法庭的文件和门槛不要如此的高和繁琐,很多时候公民的潜意识会逐渐形成,认为这种法庭只是形同虚饰。

回复

2014-07-01

主要是要让国家高层乃至各国高层意识到环境的重重重要性,投入一定的财政注入,吸纳一批干练而强劲的队伍,还有法院的体制改革还得更深一步进行。现今环境问题在地球任何地方都排第一位,经济发展可以放缓,有些甚至可以停止不前宁可花几年整顿再考虑GDP,民生问题也可以慢慢来,若大中国,岂能面面俱到,处处理好。因为我们任何人与物都参与历史进行时,没有环境,没有历史。诉求国之政体、政体之人引领举国之力来治理环境问题。

回复

2014-07-01

难以执行

回复

2014-06-27

做与不做,怎么做,都是中国现在体制下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