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首次对医疗设备低价倾销立案调查 血透机的一连串秘密

以反倾销为武器,国产血液透析机生产商对进口商发起了一波进攻。与昂贵的机器相比,生产商从不起眼的透析管等耗材上赚取的利润同样丰厚,并且不用处处受到管制。这个捆绑销售的模式之所以盛行,土壤则是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形成的利益同盟。

责任编辑:王小乔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1年12月15日,江西九江一位尿毒症患者在市中医院做血液透析。自当日起,江西省全面实施困难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 (东方IC/图)

以反倾销为武器,国产血液透析机生产商对进口商发起了一波进攻。

血透机背后的秘密由此揭开一角:与昂贵的机器相比,生产商从不起眼的透析管等耗材上赚取的利润同样丰厚,并且不用处处受到管制。

这个捆绑销售的模式之所以盛行,土壤则是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形成的利益同盟。

重庆商人高光勇为国产血透机产业的生死存亡四处告状,奔走了三年,终于在商务部这里看到了一丝曙光。

2014年6月13日,商务部发出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和日本的进口血液透析机进行反倾销调查。自从1997年中国出现反倾销第一案以来,直到2011年底,商务部对进口产品反倾销调查立案共69起,血透机案则是首次对“纯医疗设备”的低价倾销问题立案。

血透机是尿毒症患者(末期慢性肾衰竭)借以维持生命的一种重要治疗仪器。虽然只是医疗设备的一种,但市场规模巨大,仅在中国就可能达到千亿元级别。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的前主任委员陈香梅院士2012年的论文显示,中国约有200万人患有尿毒症,其中接受血液透析疗法的超过十分之一。

但这个庞大市场,却长期被进口厂商占据。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数据,超过九成的血透机设备和超过八成的血液透析耗材为进口产品。

商务部的调查,源于高光勇创立的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外山公司)联合另外三家企业向商务部递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书。山外山公司是一家民营血透机生产企业,目前占据国产血透机的六成市场份额。

从海关数据来看,过去三年,欧盟、日本两地区的血透机进口均价由每台1.09万美元降至0.99万美元,也就是人民币六七万元。不过,这些机器在其本土却要卖到1.3万-1.6万美元。也就是说,进口血透机在中国的价格反而比原产地要便宜。

高光勇和他的同盟者们认为,这是在向中国低价倾销。

申请书是2014年4月21日递交的。巧合的是,一个月后,5月24日,在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考察时,中央领导人提出“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

六天后,国家发改委提出依视路、尼康等框架镜片生产商和博士伦、强生等隐形眼镜生产商违反反垄断法规定,责成北上广三地的价格主管部门对其罚款,共计1900多万元。

又过了十来天,商务部对血透机反倾销立案调查。

一位商务部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一次对血液透析机的反倾销立案,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响应“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的号召。而具体承办这起案件的,是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所辖的进口调查二处。该局是2014年4月,效仿欧盟做法,由产业损害调查局和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合并而成的。

悬崖边上的国内企业

高光勇在他的董事长办公室墙上钉了一张纸:“董事长卧薪尝胆处”。在夏天到来之前,这里真的挂着苦胆。至今,下面的地毯上依然残留着黑迹。

“提出申诉的这几家国内厂商现在都是站到了悬崖边。”国内另一家较大规模的血透机厂商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是国内厂商们想方设法四处举报希望能打击进口厂商的真正原因所在。

中国本土血透机发展历史还很短。2000年左右,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


回复

2014-07-04

国家虽然一直很支持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但由于研制水平有限,资金投入有限,绝大部分的医疗设备都是抄袭和仿造进口产品的相关技术,但很多核心技术即便是抄袭也是没有办法达到其功能,因此相对于进口设备,国产的设备性能相对简单一些,因此价格便宜。说句更实在的话,没有研发费用和专利费用,这价格又能高得到哪里去?医疗设备的精细程度是可以衡量的,但是用在人身上,的确短期看不出有何不妥,但是某些伤害是潜在和继发性的,这些都是不可预料的。所以,不能盲目的认为支持国产购买国产就是爱国的行为。爱国还需自强

Lazy Boy
回复

Lazy Boy

2014-06-30

并不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企业如果没有壮大,销量比较低的话,单位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也就相对高了,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品质很难,同时也没有实力去与竞争对手在其原有地盘竞争,民族精神应该建筑在企业也能正常发展、盈利的基础上,总想让人无私奉献,那是可笑的……

2014-06-27

所有的努力若不是为了改善人民医疗条件及降低高昂的医药费用,企业自身可以加强质量降低利润与进口抗衡,品质高了你也可以低价卖到德国去,本土商人联合反对外商降价,最终维持了医疗的高费用,没有民族精神,那是可耻的!

王串 湖北 汉川
回复

王串 湖北 汉川

2014-06-27

如果你透析都不去同济协和 那 就没有人能拯救你了

回复

2014-06-27

所有的努力若不是为了改善人民医疗条件及降低高昂的医药费用,企业自身可以加强质量降低利润与进口抗衡,品质高了你也可以低价卖到德国去,本土商人联合反对外商降价,最终维持了医疗的高费用,没有民族精神,那是可耻的!

回复

2014-06-26

捞钱而已,搞得好像自己是民族英雄一样

回复

2014-06-26

中国这头睡狮早就该醒了!值钱的东西靠进口,出口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靠咱们的辛苦血汗钱赚取外汇,却大把大把的拱手拿给帝国主义!中国早就该象高光勇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建立咱们自己的高科技企业集团!顶起!

zwb3966
回复

zwb3966

2014-06-26

长期以来,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服务机构被允许在医疗设备、耗材、药品采购价的基础上加成15%,“以药养医”就此而来。在这一背景下,医疗服务机构天然倾向于采购更贵的设备、耗材与药品——1000元的15%显然比100元的15%带来的利润更高。更何况,公立医院占据着垄断地位,并没有多少动力去压低价格。--------呵呵,懂了。每年GDP增长多少多少,财政收入增长多少多少,吹得满天飞,到头来财政投入不足?钱都哪去了?

回复

2014-06-26

利乐包装不就是如此,垄断了全国液体奶业

2014-06-26

血透机背后的秘密由此揭开一角:与昂贵的机器相比,生产商从不起眼的透析管等耗材上赚取的利润同样丰厚,并且不用处处受到管制。

回复

2014-06-26

给力。

回复

2014-06-26

血透机背后的秘密由此揭开一角:与昂贵的机器相比,生产商从不起眼的透析管等耗材上赚取的利润同样丰厚,并且不用处处受到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