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中国人需要主体性的时候

主体问题,一直是几千年哲学难以清晰解答的难题,而人类进步到今天,主体问题反而成为现代理论中最令人头疼,也是最引发争执的问题。儒家说“仁者人也”,是主体有,至少必须有;佛家说“人法皆空”,是说主体无。

责任编辑:刘小磊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农民主体性》

颜小芳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我”的存在,本来似乎是不必怀疑的。但是“我”并不直接引向主体,主体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天赋,而是我的意志和愿望达成的后果。如果我不能做自己的主,我因为各种原因受制于别人的意志,我就没有主体;当我不能自觉地用理性思考我自己的生存,因为各种原因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或行为,我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的主体。因此,我们周围大部分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都没有完整的主体,但是我们有“主体性”,也就是不同程度地打了折扣的主体。对不同时代的不同个人,对“主体性”的要求很不相同,“主体性”关系到人在这世界上最根本的生存方式。

主体问题,一直是几千年哲学难以清晰解答的难题,而人类进步到今天,主体问题反而成为现代理论中最令人头疼,也是最引发争执的问题。儒家说“仁者人也”,是主体有,至少必须有;佛家说“人法皆空”,是说主体无。

系统的现代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