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大了】青岛港的“深水炸弹”

在胶州湾,一宗由氧化铝以及电解铜引发的骗贷风暴,令才赴香港上市一周的青岛港抓狂不已。英国《金属导报》于6月3日率先披露了这宗利用大宗商品的融资诈骗,并指出“消失”的金属总价接近3亿美元。果然姜是老的辣,这家以刊载全球金属价格并能间接影响金属价格走势著称的老牌媒体,无疑得到了准确线报。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谁干的?这是谁干的?

在胶州湾,一宗由氧化铝以及电解铜引发的骗贷风暴,令才赴香港上市一周的青岛港(06198.hk)抓狂不已。

2014年6月6日,青岛港上市首日就发布了一则澄清公告,“5月31日,青岛港大港分公司接获相关公安机关的函件,指出其正在调查一宗指称欺诈案件,涉及一名货主以第三方货运代理的名义储存于大港分公司的若干铝及铜产品。公安机关要求大港分公司协助调查,特别是协助盘点涉及的金属产品。”

尽管一直自诩为全球第七大港和中国第三大外贸口岸,但有着122年历史的青岛港,此前的上市之旅并不畅顺。2013年6月启动的改制,经一路保送五个月内倒是大功告成,振华重工等6家基石投资者乃至招商局、马士基等锚定投资者,基于多年合作关系也算送了顺水人情。不过,虽然只有24.93亿港元的集资净额,但公开发售认购股数只接到15%的订单,这让青岛港着实脸面无光。

还好,6月6日流血上市总算是功德圆满。谁曾想,IPO前一周离奇的报案和随之而来有关港口方面查封仓库禁止大宗商品出港的传言,还是掀开了原本隐秘的创可贴。上市首日破发很可能是未来若干出血点的集结号。

在青岛港眼中,这种拿捏时机的浑水式攻击,显然是做空者蓄谋良久的伏击战。理由大致两点:其一,仓单做假多次贷款绝非青岛港独有,两年前发酵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