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龙舟文化,生存大不易
遥想韩国“江陵端午祭”被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的2005年,国人一片哗然,咒骂声和争论声四起;而时至2014年,在福建省已公布的四批省级“非遗”名录中,端午龙舟竞渡习俗尚未列入其内。我希望,有心人能及时出力来保护与传承龙舟文化,可别等到它消亡了才感叹“悔不该当初”!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刘孟宇
保护与传承龙舟文化迫在眉睫,别等到它消亡了才来感叹“悔不该当初”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是中国南方的传统民俗。福州地处闽江下游,这里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自古以来,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特别火爆。福州晋安区光明港、仓山区浦下河、大学城溪源河等,都是龙舟竞渡的主要聚集水面。经常在这些地方看龙舟赛的观众会发现,福州水面上的龙舟近年来开始变少了。现在村社不出龙舟,多半因为拆迁,村民四散安置,村社凝聚力开始下降;另外,划龙舟的年轻人难召集,他们都在各式单位上班,请假也不容易。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今天,一个村社能出龙舟说明这个村社的传统仍然保存着。福州是古代闽越国所在地,跨江临海,古有水乡泽国之称,这里的闽越先民以舟为马,断发文身,自称龙子,崇尚龙舟竞渡。秦汉以后,这种竞渡习俗也演变为纪念诗人屈原的端午节。但福州地区端午节活动中划龙舟习俗还融入本地的民间信仰、风土人情特点,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龙舟文化。划龙舟不仅仅是纪念屈原,还与龙王信仰、祈求地方神保佑结合在一起。处于季风气候区的南中国,水灾与干旱经常轮流光顾。划龙舟有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信仰意义。龙舟队是按村社组队,即一个自然村组建一支龙舟队。龙头的造型也不一定都是龙,而是依据龙舟队所在村社所供奉的社区神来定,如果社区神是某种动物神,那么龙头是这种动物头的造型,如虾龙、娃龙、蛇龙等。如果社区神是人物神,那么龙头造型就是正常的龙型。在福州临水村庄,划龙舟与演戏酬神、游神巡境等村庙公共仪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每年都要组织,如果不组织,会被认为是对神明不敬。将一个集体活动上升到信仰层次,其活动开展就会得到民间社会的大力支持。划龙舟也是很好的集体运动项目,深得村庄中青年人的喜爱。村庄老年人关心的是信仰传统不能丢,帮助筹集经费。在这种老中青全力参与下,每个村社的龙舟队都能及时组建,并提前进行训练。福州龙舟很长,标准是32座,配32名划手,另有舵手、鼓手、锣手各1名。一个村庄能出一艘龙舟参加端午竞渡活动,展现的是村庄的综合实力。
福州龙舟竞渡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初五达到高潮。在河面比赛中,万人观看,能够一马当先,也是很风光的事。但想要取得好成绩,必须提前训练。如果平时不训练,初一那天突然去划,肌肉很容易受伤;平时还可以训练团队的协调配合能力。划龙舟既拼队员体力,也拼团队协调配合水平。多训练就可以增加队员的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现在的龙舟队员都在企业上班工作,一个龙舟季,至少要请十天假。笔者在访谈几个龙舟队时,有的队员说,有些老板不能通情达理,请假时间长,不发工资,还要扣奖金。在谈到屡屡拿到国际龙舟赛冠军的仓山区浦下村龙舟队时,他们提及浦下村龙舟队早已职业化,村民划龙舟还有工资拿。当然,队员中也有老板身份的村民,他们临时将自己的企业管理委托给他人,有的还从外省回家参加划龙舟比赛。对于这些村民来说,回乡划龙舟就是寻开心,儿时的小伙伴有重聚的机会,可以重新回顾乡村生活的美好时光。
福州临水村落社区越来越少,挑战着传统龙舟文化的传承。2000年前,福州闽江以南的平原乡镇还有水乡风貌,如仓山区的建新镇、盖山镇,闽侯县的上街、南屿与南通镇等地,小型木船能到达这里的很多村庄。但现在这些地方已变成高楼大厦林立的市区,很多河道被填平,没有被填的主干河道,也因公路桥障碍而无法行船。因此,适合乡村划龙舟的河面也越来越少了,以后要划,只能到闽江与乌龙江上了。现在划龙舟的村民多是住上高楼的农民,虽然仍是农民身份,但从事的却是第二或第三产业。过去他们相邻而居,现在却因村落拆迁改造而分开,通常并不在一个小区。过去的地缘共同体现已演变成纯粹的文化共同体,在某处还有维系村民信仰的村庙与祠堂,由村庄重金打造的龙舟还安放在他们的村庙边的龙舟房内。当然也有不幸的,村庙与祠堂因拆迁,不能重建而消失,龙舟只好被安放在某个偏僻地方的城市高架桥下,有的则放在河道边,加上简单的搭盖,任由雨淋日晒……
遥想韩国“江陵端午祭”被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的2005年,国人一片哗然,咒骂声和争论声四起;而时至2014年,在福建省已公布的四批省级“非遗”名录中,端午龙舟竞渡习俗尚未列入其内。难道说,现实就像黑格尔所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希望,有心人能及时出力来保护与传承龙舟文化,可别等到它消亡了才感叹“悔不该当初”!
(作者为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网络编辑:刘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