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全世界公开军力 军费逐年增加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刘振民紧急约见联合国负责裁军事务的官员,向其通报:中国政府从2007年起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向联合国申报军费开支

“毕竟军力透明,本质上不是强者威慑、弱者自保的问题,而是为了减少误解,减少猜忌,增加信心”

 

 

近年来,中国军费逐年增加  资料来源:新华社EG365/图

 

   中国在军力透明的既定道路上,又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
  8月3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刘振民紧急约见联合国负责裁军事务的官员,向其通报:中国政府从2007年起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向联合国申报军费开支,并恢复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申报武器进出口情况。
    “就在申报截止日当天,中国政府及时提交了相关材料。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介绍。
    在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前总秘书林国迥看来,联合国裁军机制“曾经缺了很重要的一块,现在补齐了”。

联合国表决“军费透明”中国代表缺席
    据了解,“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建立于27年前。已有超过125个国家至少向联合国申报过一次军费开支情况。
    1980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题为“裁减军事预算”的决议,要求所有成员国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年度军费报告,再由秘书长汇总,呈报联合国大会。
    军费报告内容包含了人员、武器维护和采购、技术研发等项目,在自愿基础上,各国报告内容或详细,或简略。
    据林国迥回忆,直到1987年底美苏签订《削除中程和短程导弹条约》后,华约成员才开始向联合国申报军费。
    中国代表团也参加了1980年的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并开始全面参与联合国军控合作,但始终没把“军费透明”提上议事日程。
    1991年12月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题为“军备透明”的决议,要求各成员国申报包括坦克、战斗机、导弹等7大类常规武器的进出口情况,这就是“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制度。(详见附表)加强军备透明,减少对别国军力的误读,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
    “不过依然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是那么同意,因为各种原因,他们需要比较大量的武器进口,而且不愿意完全公开。”林国迥说。古巴和伊拉克两国投了弃权票。而中国和格林纳达、老挝、缅甸、苏丹、卢旺达等12个国家的代表,并没有出席表决。
    “以一个弱者的心态,不透明似乎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安全研究项目主任朱锋评价说。

“对台军售”生枝节   武器进出口申报停顿
    尽管对决议有所保留,1993年,中国与另外94个国家一起,向联合国申报了1992年的常规武器进出口数据。
    事实上,1980年和1991年,联合国先后成立了两个“政府专家组”,分别研究军费申报和常规武器贸易申报的具体操作办法,中国也始终派出代表参与了专家组的工作。然而,中国向联合国申报常规武器进出口,却在1997年戛然而止。
    美国1996年提交联合国的“1995年度常规武器登记表”,第一次以“尾注”写明:向台湾出口“坦克21部、战斗装甲车1部、攻击直升机10架、导弹和发射架254件”。
    “中国代表团立即向联合国秘书处提出,联合国文件中不应出现‘台湾’字样,否则就等于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了。”林国迥回忆,“但联合国秘书处表示,无权修改各国申报的材料。”
    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秦华孙直接与美国驻联合国使团谈判,美国毫不退让。1997年美国提交的登记表再次出现对台军售内容,中国随即宣布:退出《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
    “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抱持着中立的态度,不会向谁施压,更不会批评谁不申报武器贸易。”林国迥说,“联合国理解中国的原则立场,也的确一直希望中国重新申报。”
    转机出现在2006年。这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上,中国裁军大使成竞业发言指出,《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政府专家组向联大提交的报告,已经“确认登记册仅登记联合国成员国之间的武器转让情况。有关国家也已表示,其将按照联大决议的要求从明年起停止向登记册登记售台武器情况。”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显示,美国最后一次登记对台军售,是在2005年。
    “鉴于有关国家现已停止上述做法(登记对台军售),中方决定从今年起恢复向登记册提供七大类常规武器的进、出口情况。” 9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发表谈话说。
    不过,从2005年开始,“军购预算案”一直没有在台湾通过,美国就没有向台湾售武。而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对台军售很有可能在2008年恢复。
    美国国务院相关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并没有听说中美之间就是否不再向联合国登记对台军售问题达成过任何谅解。
    中国国防部、外交部对于本报记者“是否有美国重新申报对台军售的应对计划”的问题都未予置评。不过,一名在联合国的中国官员分析说:“如果美国再申报,中国会再退出。”

减少猜忌 增加信心
    9月18日,61届联大将开幕。其间联合国秘书长将综合各国申报的2006财政年度军费开支,向联大提交报告。
    林国迥介绍,因为要将秘书长的报告提前散发各国,供各国研究,8月31日是申报上年度军费开支和常规武器进出口的最后截止日期。正是赶在这一截止日期前,中国“紧急约见”联合国负责裁军事务的官员。
    从1997年中国退出“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至今,中国军费逐年增加,军力逐步增强。国际社会对这些的担忧有所增加,对中国武器出口的去向也颇多猜疑。
    “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军力发展的关注,中国做出了比以前更负责任的回应。”朱锋教授评价说。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作为中国“新安全观”的“核心”。在朱锋看来,中国的国际安全观之“新”,在于修正了“弱者心态”,改变了先前通过隐瞒军备迫使对手从最大角度评估我方实力的思路,而终于建立起了“坦率以对”的“强者心态”。“毕竟军力透明,本质上不是强者威慑、弱者自保的问题,而是为了减少误解,减少猜忌,增加信心。”
    而规避不必要的误会,建立必要的信心,在后冷战时代的国际社会,尤其在军事大国之间,或许也越来越成为国家利益所在。
    1998年,中国发布“中国国防白皮书”,从此中国每两年发表一份“国防白皮书”。而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今年6月发布的年度报告所列的主要军费开支大国中,包括美、英、法、日、德、俄等在内,中国最后一个向联合国申报军费。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反复把军费申报和武器进出口申报机制,称为一种“信心建立机制”。而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也提及,中国“致力于增进与世界各国军事互信”。
    “建立信心,需要全球性的参与。”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在接受采访时说,“而中国的参与,对世界各国加强对这一申报机制的信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