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怎样开听证会
既然事情这么清楚,民众大多数的利益又能够得到保证,财政上又没有什么大问题,主管部门还有必要兴师动众开一次这样的听证会么?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样的事情需要召开听证会。第二,确定听证代表的遴选程序、数量和标准透明。什么人可以参加听证会?谁来决定?用什么标准决定?
从10月1日起,北京地铁实行单一票价,每次2元可坐到底,成为全国地铁票价最低的城市。报道说,此前,北京市有关部门举行了轨道交通路网票制票价方案听证会。在提交的单一票制和计程票制两套方案中,25名听证代表中的绝大多数选择了前者。人民网、新华网等众多的网友发表了支持和肯定这次听证会的言论。我也愿意把它看作是我国民主政治进步的一个表现,并希望这样的好事越多越好。但是,如果我们冷静地仔细地读一读关于这次听证会的报道,分析一下其中的因果关系,就会发现这样的听证会其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的。
我们先来读这样一段报道:“截止到 11点,25位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发言基本结束,其中19位代表明确表示支持‘2元坐到底’的单一票制,接近代表人数的八成。另外6位代表则倾向于‘2元起步,4元封顶’的计程票价。”这就是说,听证会是根据听证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的,是代表了民意的。问题是,这25名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他们每个人都是如何代表他应该代表的那一部分人的利益?假设参加听证的代表不是只有6位倾向于“2元起步,4元封顶”,而是有19位代表持这个意见或反对取消月票制,而同时只有6位代表支持“2元坐到底”的单一票制,那么我们的报道该如何写,听证会的结果该是怎样?因为,“目前地铁月票发行近17万张,地铁月票的持有者中真正的低保人群也有百十来人。”从这些人中不用说找19位,就是找25位也是很容易的事。这样的程序安排能叫人信服么?这样的听证会又有什么真实的意义呢?
我们再来读下面一段文字:“运管局提交了两种票制票价方案,一种是 2元单一票制,一种是2元起点、4元封顶的计程票制。无论是作为申请方的市运管局还是听证代表,都普遍倾向单一票制。根据目前北京地铁客流数据分析,目前普票乘坐四条线路的平均价格是每人次3.25元,月票乘坐1号线、2号线平均价格是1.41元每人次。单一票制实施后,有80.2%的乘客将减少平均每人次1.3元的交通支出。只有17.9%的地铁月票持有者将增加平均每人次0.6元的支出。过去地铁月票是带有福利性质的,发展到现在却有点畸形了,取消月票是势在必行。”交通部门算的账很清楚,说明了取消月票是必须的,实行2元一票制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且地方政府每年支付10个亿的财政补贴是没有问题的。既然市情这么清楚,民众大多数的利益又能够得到保证,财政上又没有什么大问题,主管部门还有必要兴师动众开一次这样的听证会么?
听证会是一个新事物,要把好事办好起码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样的事情需要召开听证会。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问题多得很,不能什么事情都召开听证会请公民参与吧——哪怕开再多的会,也不能解决比再多的会还要多的麻烦事。政府部门有许多调查机构和办事机构,凡是可以由他们搞得清楚,办得好的事情,就不要开听证会了,不然也会扰民的。第二,确定听证代表的遴选程序、数量和标准透明。什么人可以参加听证会?谁来决定?用什么标准决定? 保证听证人的信息对称,为他们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渠道,这样才能保证听证会的有效性。对于会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要予以回应和说明,这是对参与者人格和权利的尊重,有时它比采纳意见更重要。
听证会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形式,一个过程,它同时也应该表现出一种结果。人民的参与,只有以能够让他们看得见的形式全过程地表现出来 ,这才是真正的民主。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保障和调动人民参与政务及一切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体验的过程,在民众自觉参与和平等交流中,大家会感悟到国家法律的尊严,建设的艰辛,管理的繁杂,社会的多样化,提高整个民族的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