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李白与杜甫】原谅还是不原谅李白?
李白的功名心,围绕这些的全部行为,既有文化心理因素也有其他。他的言与行成为历史,已经不可变更,后人可以说他媚俗和庸俗,难脱战国以来游说之士的窠臼;但即便如此也处处显露出某种诗人的单纯气——这应该是天生的性格因素在起作用,如过分地情绪化和外露,这在处处讲究中庸的中国文化里将格外刺目。
责任编辑:朱又可
独孤明
唐玄宗的一个女婿,叫“独孤明”。现在姓“独孤”的可能不多,至少没有听说过。唐代这个姓氏可能不少,如著名的文章大家、诗人独孤及——他与李白同时代,两人有文字之交,写过《送李白之曹南序》。关于独孤明的记载不多,只知道他是信成公主的男人。如果不是因为李白,可能今天谁也不太注意这样一个人了。说到李白的时候往往要提到独孤明,这个人对李白曾经很重要,当年提携过他,与之有过一些交往。李白大半为了个人的发展才跟他往来。
李白在失意的时候给独孤明写了一首《走笔赠独孤驸马》的诗,回忆他们的友谊和分别后的苦恼、沦落,以及仍然希望对方能够助他一臂之力的心情。这里说的“独孤明”,就是借其表面字意:一个人既要“孤独(独孤)”,还要“明”。“孤独”是一个基础条件,一旦失去了它,“明”也就失去了。现在好多人恰好相反,不是寻找那种状态,而是极其恐惧孤独、害怕寂寞。一般人有了专业成就还大不满足,还要做一个闻人,并以此为荣,习惯和得意于这种生活。但是他失去了“独孤”这个基础和条件,也就丧失了强大的发现力和感受力,没有了“明”。
一个人只有生活在个人的、有所隔离的封闭空间里,才会有一些完全不同的、极其偏僻和深入的发现。既要“独孤”又要“明”,讲的就是清晰和洞彻,是距离的功用和能量——他不再是一个搅在一团世俗生活中的人,而是一个目击者和思悟者。思悟和思考还有区别,悟是冥思玄思,是心的力量而不尽是脑的力量。世界太大太复杂,需要生活在其中的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辨析、思索,时刻保持强大的理性。拥有清澈的个人世界,同时还要拥有一个混沌的个人世界,这样的人才会超越一般的智慧。
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独孤明”。
两次进长安
庄子有句话被很多人引用过:“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