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书架】书中横卧着整个未来的灵魂

人与书的相遇,需要恰到好处的契机。再经典的书,也会读来索然无味;有些书平淡无奇,在特别的时刻读到却会受到巨大的触动。

责任编辑:刘小磊

王晓渔。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近代很多知识人误把法家当法治,埋下20世纪悲剧的种子。时至今日,不管台面上打的牌是马基雅维利、施密特,还是丧家犬、董仲舒、周树人、通三统,台下晃动的大都是法家身影。

刚进大学不久,听说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很好,去图书馆借了一堆,诸如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之类,怎么也读不懂,一无所获。这些书籍的价值毋庸置疑,却难以成为我的入门读物。人与书的相遇,需要恰到好处的契机。再经典的书,也会读来索然无味;有些书平淡无奇,在特别的时刻读到却会受到巨大的触动。这种意外,我时常碰到。摆在“秘密书架”上的正是那些意外的书,它们可能并非经典,对自己却有着特别的意味。在这篇文章里,我也尽可能地略过那些人尽皆知的典籍,比如《孟子》或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据说这是卡莱尔说过的。可是,书中不仅横卧着过去的灵魂,也隐藏着未来的灵魂;不仅横卧着作者的灵魂,也隐藏着读者的灵魂。

与同龄朋友们交流阅读经历,几乎都是从大学才开始自主选择地阅读,此前总是无暇读书或者无书可读。我在淮河北面的一座县城长大,当地的图书馆形同虚设,新华书店的新书屈指可数,只能碰到什么就读什么,读的时候偷偷摸摸,像地下工作者。中国的书勉强能够找到一些,外国翻译进来的就很困难了,除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牛虻》,即使像《红与黑》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文学名著,也难以找到,全本的安徒生童话我是大学之后才接触到的。那时能够遇到的主要是连环画、评书、辞典、文选、报纸和杂志,不是我选择书,是我被书选择。我最初读到《南方周末》是在1990年代初,最初知道司马南也是因为这份报纸经常刊登他的文章。无书可读的结果是读到什么就背什么,背过几百首诗词,包括当时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所有诗词。

很偶然的在书摊上买到一本《中国新诗名篇鉴赏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主编是九叶派诗人唐祈。同时还有一本《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主编是写下“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公木。后来备受推崇的穆旦,就是那个时候读到的,不过当时我还读不出其中的好,经常把他与穆木天混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1)


回复

2014-07-16

.

回复

2014-07-11

文学有权干涉国家事务,直到国家停止干涉文学事业”

回复

2014-07-03

人与书的相遇,需要恰到好处的契机。确实,游走在庞大的书架中,会时常有一种迷茫感,我该读什么呢?这其中自然而然给读书带上了一种功利色彩,但这又是不可避免的。遇到一本恰到好处的书,这是生活中最让人快乐的事!

回复

2014-06-03

《商君书》主要讨论如何“强国”,这里的国是君主的代名词,“国家崛起”与“中央集权”乃至“君主集权”是一体的。《商君书》明确表示,欲要“强国”,先要“弱民”,“富国强兵”与“国强民弱”互为表里。在法家那里,打击豪强不等于人人平等,只是意味着君权独大,人人平等地接受奴役;重视农业的目的是打击商业,使得民众维持在温饱阶段,在“耕战”中度过一生;执法必严与法治毫无关系,法治之法本身需要经过合法的立法程序,法家之法只是把君主的观念认定为法律。 中国的进化太慢。看《商君书》和阿伦特的著作可以开窍。哈哈哈

回复

2014-06-03

《商君书》主要讨论如何“强国”,这里的国是君主的代名词,“国家崛起”与“中央集权”乃至“君主集权”是一体的。《商君书》明确表示,欲要“强国”,先要“弱民”,“富国强兵”与“国强民弱”互为表里。在法家那里,打击豪强不等于人人平等,只是意味着君权独大,人人平等地接受奴役;重视农业的目的是打击商业,使得民众维持在温饱阶段,在“耕战”中度过一生;执法必严与法治毫无关系,法治之法本身需要经过合法的立法程序,法家之法只是把君主的观念认定为法律。 中国的进化太慢。看《商君书》和阿伦特的著作可以开窍。哈哈哈

回复

2014-05-25

想开始读书,希望不会太晚

回复

2014-05-19

先秦法家思想分三派,申不害为代表的术治,慎到为代表的势治,商鞅为代表的法治。作者粗略的论述法治与法家的关系有些形而上,要分辨出法治与法制的关系,再论述法治与法家的关系才好。赞同一楼观点,把事件放到历史背景中分析才更客观。

回复

2014-05-19

佩作者对阅读的态度,也很欣赏作者的一些理解。但是,作者对《商君书》的解读敝人不敢苟同。 《商君书》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里面体现了先秦法家的诸多主要思想。个人以为,对他的解读,宜结合春秋战国以至秦帝国的整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背景。西方有一句法谚:法律是人类寻求自我解放的途径。对法律的理解需结合相应社会背景下的个体生命的生命状态以及那个族群的存在与行为方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雷电烨烨,不宁不令,诸子百家抛出各种救世方案。法家只是其中一种。只有深入了解了这些“基因元素”,才能体悟和理解法家的内涵。 再,对法的理解,要站在法外,也要站在法里。先秦法家有着一个很长的发展脉络,譬如李悝,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了解法家的发展脉络,方能深入理解其全貌和真意。 若此,作者或许会对先秦法家和《商君书》有新的理解。 抱歉,之所以说这么多,是因为《商君书》在先秦法家甚至整个先秦文化有着太重要的意味,而先秦法家在法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亦有着太过重要的意味。

lwtz
回复

lwtz

2014-05-18

智者不必是年长者

回复

2014-05-18

长见识了

回复

2014-05-17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