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说】中国还欠缺代表自己的声音

马尔克斯对欧洲和其他西方国家作家的影响我不好准确地判断,但我知道很多德国作家很佩服他的幻想、语言、思想,对他想出的了不起的故事吃了一惊,但因为这种影响太大太深,德国作家不敢学习,怕在跟随中失去了自己。

责任编辑:朱又可

马尔克斯的书我都读过,也看过不少关于他的报道,但我没有专门研究他的作品。正如很多人都看到的,马尔克斯对很多中国作家产生了影响,比如莫言、韩少功。韩少功是个很好的小说家,我很重视他的中短篇小说,他的这些作品,避免了长篇小说所带来的困难。受马尔克斯的影响,韩少功写出了《女女女》和《爸爸爸》这两篇实验作品,他没有模仿,他消化了,他在马尔克斯的基础上创造了完全新的中国式的作品。莫言也受到马尔克斯的影响,我从中国学者那里看到报道说,莫言的《红高粱》中有不少页完全是从《百年孤独》“模仿”的。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


回复

2014-08-27

失语或者失声,这是十多年前就有感觉的一个文化现象。中国的文艺圈一直跟着西方话语体系后面打转转,曰之拾人牙慧也可以。有幸有顾彬教授这样的一些汉学家从外部发现中国文化的优美处,从外部灌溉,让老庄的旧木焕发新芽。对这样的文化欣赏,当有知遇之恩的感慨,当以伯牙子期知音相待。而当下中国人里误会顾彬教授的太多了。

回复

2014-05-15

何谓无声?鲁迅诗曰;“万家墨面没篙萊,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你不觉得天的尽头隐隐传来了沉闷的雷声吗?“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