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的呼愁记土耳其“孤狼”导演锡兰

锡兰作品里的人物一直倾向隐忍。在《三只猴子》里,丈夫知道妻子出轨后本可以拿起枪冲出门去寻仇,但他没有沿这个气场去实施相应的行为。儿子替他完成这次爆发。并且,锡兰对此段的处理清淡之极。这样的结局来临时,丈夫的无力感却引而不发,当他孤独地站在雨前的露台,等待他的只有再次替罪,或一死了之。

责任编辑:朱又可

努里·比格·锡兰和姐姐艾米奈·锡兰有一个同题摄影都叫《父亲》。对于同一事物性别导致认知角度不同。姐姐眼中的父亲柔软,弟弟的则硬朗一些。 (努里·比格·锡兰/图)

编者注:2014年5月25日消息,努里·比格·锡兰凭《冬眠》获戛纳金棕榈大奖

我一直等着锡兰的新片,很多消息灵通的朋友稍有关于他的消息便会在微博上告诉我。也许,我们都忘不了那些——更多是用光影,而不是声音造成的呼愁(“呼愁”是土耳其语“忧伤”的意思,帕慕克作品中所用)

距2011年的电影《小亚细亚往事》(又名《安纳托利亚往事》)3年后,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带着新片《冬眠》再次走入今年的戛纳电影节。

可以说,锡兰的电影生涯始于戛纳。他在1959年1月26日出生于伊斯坦布尔。之后,在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乡村长大,他有一个姐姐艾米奈·锡兰(Emine Ceylan)。1970年代早期,母亲带着他和姐姐来到伊斯坦布尔。锡兰大学毕业拿到了电子工程师文凭。没多久便入伍。退伍后,他在伊斯坦布尔一家大学读了两年电影制作(学制四年)。34岁时拍了20分13秒的《茧》(Koza)。无声黑白片,画面中只有一对老年夫妇呆呆地站在田野里享受清风吹拂,所谓“苍老如梦”,感情像蚕丝般柔软的草叶,在镜头中游弋——特吕弗(Truffaut)有句话大意是:“电影必须同时表达出一种世界观和一种电影观。”导演锡兰细腻、稳健、专事表现乡村小镇、含蓄到对坐无言……他的电影观牵制着我内心的感受,又平衡着我看世界的姿态。

努里·比格·锡兰和姐姐艾米奈·锡兰有一个同题摄影都叫《父亲》。对于同一事物性别导致认知角度不同。姐姐眼中的父亲柔软,弟弟的则硬朗一些。 (艾米奈·锡兰/图)

可以这么说,对他的关注始于《乌扎克》(Uzak)(他是一个关心季节的人,多数作品拍摄的是冬天的土耳其小镇,包括今年的新片《冬眠》)。后来,在这种喜爱的引领下,我看了他的处女作长片《小城岁月》(Kasaba),也是一个冬天的故事。在我的观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