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巡视】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近年最受欢迎的一本传统读物似乎是《弟子规》。但正如书名所示,《弟子规》不过就是一部“小学生守则”。内容明了直截:做什么、不做什么,此外不留下任何思考空间。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刘孟宇

不要求一方单独尽责,而以双方互相负责为条件

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在学术界,有“国学”研究的兴起;面向小众的文化,如昆曲、制茶、陶艺等,经过长期衰落,品味和品质都有回升;在大众中,也有一些热心人士,通过印刷品、影像资料、网站等渠道,传播各类“传统文化”:来源涵盖儒释道三教;内容杂多,尤以伦理训条为主;文本既有新编新著,也有不少过去就流行过的善书,如《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等。凡此皆与明清时期的“劝善运动”非常相近,或可称为“新劝善运动”。

应该说,这些现象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如果我们放宽视线,平心对待历史,而不仅仅以最近三四百年的成效作为评估的尺度,便不能不承认,中国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在今日全球皆被卷入“一体化”的时代,主动维持一个悠久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即是在维持人类的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4)


回复

2014-09-14

很奇怪,那些附庸风雅,忙着给自己贴标签的,你们就那么缺乏自信、缺乏自尊,那么空虚么?

回复

2014-09-14

中国向来不缺“歪嘴和尚”。 很搞笑的是,现在还在用《三字经》、《弟子规》实际上是打脸的,居然可以招摇过市,大张旗鼓。 饥不择食么? 我们的厨师在干什么呢?

回复

2014-06-03

书还是不错,就看用的人会不会用咯……

回复

2014-05-21

当我们在说传统复兴的时候,我们是在说什么?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4-05-01

借尸还魂,此之谓也!乱像丛生的根源是当.权者的专.制独.裁,而不是市民的不够服从!不去想研究规范和监督权力的办法,却顾左右而言他,要市民归于服从!连公民最基本的素质都不具备,就敢上台叫卖传统,真是可笑!

回复

2014-05-01

《联合早报》报道周永康他们被知情人士透漏贪腐了900多亿。有的人家人生病连9万都拿不出来病死了。这些所谓的上层是不是太渣滓、可恶至极!社会主义的中国是不是快被染黑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将革命进行到底!有能力的朋友转发100下。

回复

2014-04-30

说得好!

2014-04-26

有了《弟子规》的铺垫,是否恢复“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等那一套“三纲五常”的东西来规范这个社会?把孩子、学生、员工、下级统统当成“弟子“来训诫?要恢复人与人的“上下尊卑等级制度”吗?这离”人人生而平等“现代社会的理念相距甚远了。师徒之间、父子之间、上下级之间、官员与民众之间都应该有平等的交流,看看某些官员在民众面前颐使气指而在上级面前点头哈腰就知道这符合“君为臣纲”的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例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显然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悖。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而弃其糟粕。切不可立足于传统而止步不前,更不能立足于传统中的垃圾堆上自我欣赏。一个国家、民族不论国土大小、人口多寡,能站在世界的前列必然是它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来源于国民的独立人格与思想。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驯化或者叫“奴化”教育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一个国家、民族的民众血性就渐渐地减少了,国民都成为“逆来顺受”的绵羊群体,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仍然摆脱不了被侵略、被掠夺的命运。否则,一个区区日本怎么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十四年之久?假如今天依然要用所谓的“传统文化”来教育和训诫国民,其结果又将如何?

回复

2014-04-28

弟子规是一本对孩子教育的好读本!但首先要父兄要起榜样表率作用!

回复

2014-04-28

大概亲没有理解作者的文章内涵。中国的许多九品芝麻官即县太爷就常常以“父母官”自居。他们所辖的民众称之为“治下的子民”。即使亲的父兄在这些县官眼里可能连“弟子”的位置都难得到。当然,假如亲真是“曾国藩”那亲的父兄可就是县太爷巴结的对象了。所谓的《弟子规》是“高等级的人”对“低等级的人”的训诫、诫勉,“低等级的人”首先学会的是“服从”。《弟子规》不是人与人的平等交流。

2014-04-27

該作者對弟子規一點也不了解,哈哈,真可笑。父兄也是弟子啊。哈哈。哈哈。真是不了解的人啊

回复

2014-04-27

該作者對弟子規一點也不了解,哈哈,真可笑。父兄也是弟子啊。哈哈。哈哈。真是不了解的人啊

回复

2014-04-26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回复

2014-04-26

我很赞同钱文忠教授的观点:文化落地为文明。宣传《弟子规》主要是因为它简单明了,适合普及。我觉得提倡传统文化,一个重要方面自然是中华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至于文中所说的“父兄”为何人。我觉得很好理解,父兄就是自己的父亲与兄长,每个人都有父亲,在成长路上还有老师教育我们,日后我们无论是成为院士还是明星,面对他们仍应该恭敬。 并且我看讲《弟子规》的人也强调不要学死,要把握其思想原则,至于具体内容可以变通一下。 我认为提倡传统文化对于现在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要落实在行动中,不然就是口号、空话,没有真实的益处。 我很赞同钱文忠教授的另一观点:我们应该虚心向古人学习,也应该虚心向国外学习。

回复

2014-04-26

有了《弟子规》的铺垫,是否恢复“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等那一套“三纲五常”的东西来规范这个社会?把孩子、学生、员工、下级统统当成“弟子“来训诫?要恢复人与人的“上下尊卑等级制度”吗?这离”人人生而平等“现代社会的理念相距甚远了。师徒之间、父子之间、上下级之间、官员与民众之间都应该有平等的交流,看看某些官员在民众面前颐使气指而在上级面前点头哈腰就知道这符合“君为臣纲”的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例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显然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悖。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而弃其糟粕。切不可立足于传统而止步不前,更不能立足于传统中的垃圾堆上自我欣赏。一个国家、民族不论国土大小、人口多寡,能站在世界的前列必然是它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来源于国民的独立人格与思想。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驯化或者叫“奴化”教育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一个国家、民族的民众血性就渐渐地减少了,国民都成为“逆来顺受”的绵羊群体,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仍然摆脱不了被侵略、被掠夺的命运。否则,一个区区日本怎么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十四年之久?假如今天依然要用所谓的“传统文化”来教育和训诫国民,其结果又将如何?

回复

2014-04-26

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