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20130627)】红卫兵道歉,个体反思弥足珍贵

61岁的刘伯勤,退休前任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日前,这位当年的红卫兵在媒体刊登广告,向在“文革”中受到自己批斗和抄家的众多师生、邻里道歉。广告称“垂老之年沉痛反思,虽有文革大环境裹挟之因,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

责任编辑:陈斌 实习生 金幼文

《新京报》 2013年6月19日 程仕才

(原文摘编)61岁的刘伯勤,退休前任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日前,这位当年的红卫兵在媒体刊登广告,向在“文革”中受到自己批斗和抄家的众多师生、邻里道歉。广告称“垂老之年沉痛反思,虽有文革大环境裹挟之因,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

2010年,申小珂等8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


回复

2013-07-04

道歉,似乎应该有个尺度或者叫标准:即我做错了什么?这种事情在当时就是错的,而不是现在。如果现在仍然有这种事情随时随地的发生,并司空见惯,这种道歉就没有任何意义。

回复

2013-07-04

个人的反思只会产生个人的良知的回归与道德的升华。执政党的反思就会产生整个社会的良知的回归和国家层面的道德升华。孰大孰小一目了然。所谓反思就是否定错误的东西,那是需要勇气的。否定别人容易否定自己或自己的祖宗难啊。特别是否定后影响到自己的合法性时就更难了。

回复

2013-07-04

二战时期,德国军官施陶芬贝格实施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却从德国民族内部拉开了否定纳粹运动,反省历史教训的序幕。一个人的道歉,也许微不足道,但他却是一个民族良心发现的开始。

回复

2013-07-03

个人反思对于扭转整个社会不良风气尤为重要。道歉佛家称为忏悔,如果每个人都能为自己曾作孽作反省,那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意义重大了。社会是由一加一合起来的,故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社会道德世风日下,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贪念邪念在起作用。所以一天到晚在埋怨社会埋怨制度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能按祖训大德去律正自己,要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而这个又实际是最难最难的。所以当年的少年郎如今巳是白头翁能带个头道歉忏悔实不失为至善之举,众人不应毁誉而应赞叹才是!

回复

2013-07-03

我觉得 更像作秀。。。。

回复

2013-07-03

错划几十万知识分子为“右派”,饿死几千万人,应该站出来道歉的是谁?

 鸣一鸣
回复

鸣一鸣

2013-07-02

红卫兵的道歉是好事。但难道要全国当年的红卫兵都来道歉吗?要道歉的仅仅是红卫兵吗。无须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了。“四人帮”没有道歉,始作蛹者没有道歉,虐待彭德怀,贺龙致死的凶手没有道歉,杀害张志新的凶手没有道歉。只有巴金向胡风道过歉!可惜巴老只有一个。前无先例,后无来者。如果仅仅寄希望于红卫兵出来道歉,哪是中国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回复

2013-07-01

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回复

2013-07-01

首恶分子后代应代其祖向全国道歉谢罪,而不是光享受其福荫。

回复

2013-07-01

极有可能!!

回复

2013-07-01

就怕有心人利用啊

回复

2013-06-29

推荐理由:“NO.4企业家在转型社会中要有担当”一文中,由于是摘编,难度很大,所以出现几处错误,需要纠正过来。虽然是演讲,但进入报纸版面后,要尽量避免错误。比如“我就万科捐200万进行了回应”,在“万”字后加“一事”为好。如,“大意中国是”原文为“大意是中国是”摘引出现省略错误。还有,“但是洛克菲勒基金里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发明的。”联系前文,“但”用的不妥。“洛克菲勒对中国的援助项目之一是协和医院,在中国排名第一。”此处有语法逻辑错误,容易引起歧义。我的建议,在摘编的时候,一定要通读全文,然后在不改变其原意并不会造成曲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摘编。另外,作为报社意见的推荐理由,要更为公允,更为客观、公道,而尽量避免过多的倾向性。王石是用故事在侧面着笔,我们的点评给他坐实了,也没有那么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