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药“猫鼠游戏”:跨省黑产难绝,蚕食医保基金

在一些偏远地区,药贩子会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勾兑,由医生建议患者到指定药店购买其倒卖的医保药,“销售市场也是可以塑造的”。

销售店员拒不提供任何合规采购凭证,数名店员围住南方周末记者,试图抢回药品,并大声厉吓:“你什么意思?是不是想要钱?”

南方周末记者在沈阳、松原购买了10个批次的拜新同,申请药品溯源后发现,有8个批次的销售终端为华北地区。这意味着,至少有8个药店涉嫌在倒卖回流药。

发自:北京、沈阳、松原

责任编辑:谭畅

在东北购买的拜新同等药品,有不少于10家药店无法提供合法合规的销售凭证。南方周末记者 吴小飞 摄

在东北购买的拜新同等药品,有不少于10家药店无法提供合法合规的销售凭证。南方周末记者 吴小飞 摄

只要天气晴好,几乎每个工作日,张辉都会“上班”。早上8点左右,他骑着电动车出门,到北京各大医院周边撒名片。

张辉的名片很特别,醒目的“高价收药”标记在中心位置,还印有肿瘤药、化疗药、靶向药字样,并附有他的手机号。他年近五十,操东北口音,手机号属地显示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周末很多医师不上班,医院人少,我们就不去,这两天主要用来卖货。”2024年6月,张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下雨下雪,他大多不出门,因为“名片会被打湿弄脏,没人愿意捡”。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下称北京东肿)就是他撒名片的重要地点之一。因为“肿瘤药价格高,比一般的药挣钱多”。北京东肿是一家知名肿瘤专科医院,汇聚中国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也是全国肿瘤患者的集聚地。

南方周末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收药名片也同样散落在沈阳、武汉等地的医院或老旧小区周边。药贩子用这样的方式从公众手中收药,然后把药品通过中间链条层层倒卖给一些药店或医疗机构。这种经过非法渠道进行二次销售的药品被称作“回流药”。

而这些药品,往往被卖到一些监管较松的小药店、小诊所。2024年5月31日-6月3日,南方周末记者在辽宁省沈阳市、吉林省松原市的多家药店,购买到了销售终端本在华北地区的药品,即回流药。

回流药看起来是合规药品的二次销售,实际上不仅蚕食医保基金,影响消费者的用药安全,还可能涉及非法制药乃至制毒,没有人真正能从回流药黑产上长远获益。

近年来,各个职能部门联合发力,遏制倒卖回流药,有效控制了违法犯罪规模。但痼疾难清,在利益驱动下,回流药黑产链条上的人们不断以更隐蔽的方式“反侦察”,与监管部门玩起“猫鼠游戏”。

收药

撒名片、蹲小区、守医院

在北京东肿正门的人行道,每隔三五米就站着一名身着黑色制服的安保人员,他们来回巡视,目光在地面和往来人群中流动。这种场景在大型三甲医院也很少见。

“我们主要盯那些撒名片的人。”一名安保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些人既有门诊号黄牛,也有收药的药贩子。北京东肿自2023年开始安排安保巡查,阻拦相关人员、及时清理路面名片。

但在人行道两侧的草丛中、共享单车的车篮里以及附近的垃圾桶内,南方周末记者依然可以捡到不少收药的名片。加大加粗的“收医保药”“特高价收药”很容易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距离三四米远也能看清名片上的字。

2024年5月底,北京,散落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门前的收药名片。南方周末记者 吴小飞 摄

2024年5月底,北京,散落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门前的收药名片。南方周末记者 吴小飞 摄

药贩子收药的重点区域,不止大医院。2024年6月,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食药支队五中队中队长薛冰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药贩子蹲点的重点区域还包括一些老旧小区、居民密集的社区医院等。

药贩子的身影也广泛潜伏在网上。南方周末记者以患者身份加入了分布在百度贴吧、QQ、微信等平台上的重症患者群,就有不少疑似药贩子的群成员来沟通收药。百度搜索、贴吧、小红书等平台,亦可发现不少专门高价收药的网站和用户。

老年人是药贩子的主要“客户”。“这些药贩子通常戴着帽子和口罩,一个人背着包在小区或医院附近的某个位置等着,看到有拎着药的老人就会上前问一句‘卖药么’。他们主要做熟人生意,有的老人还会介绍其他老人。”薛冰峰说。

张辉有一批稳定的客户群。“一些退休老干部常年给我们(从医保定点单位)开药,他们医保待遇高,一年能开出好几万块的药,我们的很多货源是从他们那来的。”

如何游说医保参保人卖药,药贩子也有一套话术。一个名叫“全国药品回收网”的网页,这样介绍收药的合理性:“回收药有助于减少药物浪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回收药品能减少药品污染环境,有助于环境保护”“参与回收药为医疗行业做贡献,体现了担当”……

当南方周末记者对转卖医保药品是否涉嫌违法违规表示疑虑时,张辉会反复强调,其所收的药品“不属于镇痛的、精神类的违禁药”,不违规,并截图发送与他人交易的聊天记录和物流凭证,以证明自己的安全和靠谱。

实际上,参保人倒卖医保药,“医保局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监控到参保人的用药情况,超量配药、重复购药等行为很容易被发现。” 福建省某地级市医保局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