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评定不宜以多取胜

从学理层面言,学术评定似由相对少数的人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更好,关键是评定者要充分承担责任

责任编辑:蔡军剑

从学理层面言,学术评定似由相对少数的人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更好,关键是评定者要充分承担责任

今日我们大学校园中,人人都看到“学术行政化”的明显趋势。而隐伏在背后使其正当化的理念,恰是所谓“民主”。我曾建议反思:在学术和教育领域里,“民主”是否万应灵丹?或以为有些危言耸听,实则今日大学中推行“民主”,在世界上确已相当超前,诸如学术成绩的判断、学科发展的取舍,大都实行以多取胜的方式,在程序上日趋“民主”。

如今涉及学术的评审和评定,不仅都是集体投票,且参与投票的人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有的系不过几十位教师,学术委员会成员则多达十几位 (还有个人数相近的学位委员会)。其中多数当然是所谓资深学者,但很多时候,委员会的组成要考虑学科、专业的平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8)


回复

2009-04-07

学术评定不管以多取胜还是以少数负责的方式进行,这一些都不过是形式上的。只要一个人真的是想做评的话,不管什么形式,人都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再创造,改造成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方法。因此少数负责的方式有可能是某些人学术独裁的借口。 学术评定出现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责任感出了问题,职业道德出现了偏差,是对于自身专业的一种不尊重。 近年来不管经济还是文化,我国都进入市场化的建设阶段,市场经济对我国的传统经济传统文化不断进行冲击,我们也开始主动的接受这一些新事物。然而我们在接受这一些事物时却是有选择的进行,这里包括我们的职业道德。最近出现的学术造假,还有产品质量问题。它提醒我们需要监督机构的监管,但是根本的还是应该从自身的改造出发。要想真正的成为某一行业的佼佼者,自身的建设与修炼最重要。 市场经济中的职业道德是我们要精华而不是糟粕。

回复

2009-04-06

不愧是罗老师啊,说的相当有道理! 从学理层面言,学术的评定似乎还是由相对少数的人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更好。不仅其投票结果必须接受众多同行的“舆论监督”,更重要的是评定者要充分承担学术责任,而这恰是今日校园里最为缺乏的。

回复

2009-04-04

多 数 人 的 暴 政 ?

回复

2009-04-04

多 数 人 的“暴 政”?

回复

2009-04-03

中国人是很具有山寨能力的。 没有名牌大学,我们可以多评定几次,让我们的大学得奖得到手酸; 没有好的论文,我们可以多抄几篇,让我们的学术论文多的吓人; 没有好的学术人员,我们就给他们加很多不同的称号,让我们的人员多于任何一个国家; 我们好像硕果累累,五彩斑斓。 硕果累累的可能是评审们的腰包,五彩斑斓的可能是货币发出的光彩。很好,很好,百姓们都被愚弄了,所有人都被忽悠了,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个比戈林更棒的造势者

回复

2009-04-03

“从学理层面言,学术的评定似乎还是由相对少数的人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更好。不仅其投票结果必须接受众多同行的“舆论监督”,更重要的是评定者要充分承担学术责任,而这恰是今日校园里最为缺乏的。”要有责任感,敢于做真正的事,不怕干扰。

回复

2009-04-02

变了味的“民主”。。。。。。

回复

2009-04-02

很多事,很多人!关心民主,害怕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