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诗歌课:乡村孩子的“出路”?
“是光”规定,老师不能改学生的诗歌,要保持原汁原味。康瑜说:“如果说学生‘写得不好’‘这个不叫诗’,他们就会有压力,老师也会紧张,这个课就不松弛。不松弛怎么让学生打开自己呢?谁都没有打开,却着急地说什么叫做‘好诗’,违背了让孩子表达的目的。”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18日《南方周末》)
发自:云南保山
责任编辑:刘悠翔
风是一名旅行家
它去过世界各地
每当风扇扇动时
又一群旅行家出生了
这首诗叫《风之旅》,作者是六年级小学生字嘉宏。他的小诗,常常“发表”在云南省昌宁县漭水镇明德村大山头小学的教室黑板上。
在班主任杨德丽眼中,这个平时“吊儿郎当”的孩子因为诗歌课发掘出了“天才小诗人”那一面。
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开设诗歌课,缘起于2016年。当时还在漭水中学支教的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康瑜发起了“四季诗歌”课程,后来她成立了全国首家乡村诗歌公益组织——是光诗歌,主要服务于乡村留守儿童,为三至八年级乡村教师提供诗歌课程工具包和培训,解决乡村孩子缺乏情感表达和心灵关注的问题。
截至2020年3月,这门诗歌课已经走进24个省市的823所乡村中小学,让约68000个孩子提笔写诗。2020年5月,他们的部分诗歌作品结集出版,书名是《大山里的小诗人》。
“你怎么有那么多朋友”
字嘉宏学习成绩一般,老师杨德丽觉得他玩心大,自制力较弱。有一次,他在班里恶作剧,把一个女孩的书包弄丢了。女孩非常生气,他道歉说:别生气了,我喜欢你就是了。
在杨德丽眼中,通过写诗,字嘉宏找到了一种自我价值。“平常的我没什么优点,写诗歌给了我优点。平时有一些坏毛病,比如坐不稳,坐着特别想动,但有了诗之后,我的坏毛病基本都不见了。”字嘉宏说。实际上,大山里写出了优秀诗作的小诗人,普遍是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爱调皮捣蛋的学生。
广西福兰小学的九岁孩子蓝振荣的语言发展比同龄孩子迟缓,三岁时还不能开口说话。在老师的印象中,从来没见过他在课堂上举手,课下他也很少和其他同学说话,因为只要他一开口,就会引起哄堂大笑。2019年1月,蓝振荣被邀请去北京参加“是光”的跨年诗歌音乐会。
面对这样大的舞台,每个人都担心他会吓得说不出话。出乎意料的是,蓝振荣以近乎嘶吼的音量对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陈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