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害不亚于毒蘑菇,夏季吃海鲜小心贝类中毒
“简单来说,有赤潮,说明贝毒含量高,吃一两个都可能致命,近期肯定不能吃;没有赤潮,也可能有贝毒,但只要单次摄入量不大,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一个不带壳的花蛤、生蚝若分别以3g、20g计算,按已有研究的推荐摄入量,折算起来一次不要吃超过约20个、3个。 比起“百毒不侵”的贝类,鱼类对毒素更敏感,积累少量麻痹性贝毒即可致死,人类吃鱼中毒的报道也相对较少。 -
肚子里有墨水 | 本草物色
鳢肠的字面意义的确就是某种鱼类的肠子,但鳢肠又确定无疑是一株植物的名字。鳢,乌鱼也,其肠亦乌。此草柔茎,断之有墨汁出,故名。看来本草与乌贼分享了肚子里有墨水的声誉。 -
两男子用活泥鳅钓鱼被判刑:钓鱼与捕捞的界限应厘清丨快评
禁渔也要考虑水域生态情况,及时调整。对河流湖泊来说,鱼不是越多越好。贵州草海禁渔几年,就造成鱼类泛滥,水生植物被啃食殆尽,也影响到鸟类等其他生物的生存,湿地生态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
史前鱼类化石中发现最古老心脏 距今3.8亿年历史
-
01:6
白鲟悲剧会是最后一个吗?
据“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消息,7月21日,白鲟(Psephurus gladius)最终被正式宣布灭绝。这个消息迅速登上热搜榜第一。白鲟被誉为“水中老虎”,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它和中华鲟一样,距今已存在一亿五千万年,是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科学家危起伟称,最后一次见到活体白鲟是2003年,但(救助后)因水急滩险跟丢了!此后经过多次寻找,几千公里的追寻,始终未找到白鲟下落。 -
研究人员在海洋鱼类肌肉组织中发现微塑料
-
三文鱼可能“背锅”,但农产品批发市场存监管盲区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分割环境常常不太卫生——进入市场的鱼类为一整条,个头很大,需要先分割成小块,“但市场监管部门没法管,因为分割的三文鱼被归为初级农产品。”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初级农产品对粗加工场地也没有要求。 三文鱼这样的海鲜不大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即便最终证实新发地市场的疫情与三文鱼有关,也更可能是三文鱼在养殖、运输、销售等环节中“沾上”了病毒,而非鱼自己“感染”了病毒。 -
未寻到白鲟的那次长江调查,还有140种鱼类也未发现,白鲟悲剧不是最后一个
一份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长江中最伟岸的生灵——白鲟,也许已经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
眼睛在旅行丨水族馆里的圣诞老人
在韩国首尔的一间水族馆,潜水员打扮成圣诞老人的模样潜入水中与鱼类嬉戏,作为一种迎接节日的表演,给游客们欣赏。 -
官方首度披露海洋微塑料污染:鱼类、贝类等检出微塑料,危害待研究
微塑料摄入人体内会造成什么影响?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目前全球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摄食含有微塑料的海产品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不过,王菊英强调,微塑料可能继续分解为更细小的颗粒,潜在影响不可小觑,需要引起大家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