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镖局”掘金非洲
在非洲,当地的安保公司不只是一支保卫力量,很多时候也是威胁所在。有时,安保人员看到劫匪实力过大,枪一扔就跑了;而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也会和劫匪勾结,监守自盗。 一半是受到凶杀案刺激,一半是为了保护家族生意,2017年,魏运辉组建了自己的安保公司。他的安保队员多是具有实战经验的退伍兵,有的参加过阿富汗战争,有的则当过多年雇佣兵。 -
美国智库如何“操纵”阿富汗战争丨智库视点
受背后军事利益群体驱动的部分智库,热衷于透过媒体及研究报告等渠道向政府兜售其影响力,背离了客观分析描述,对美国政府的阿富汗战略决策的误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美对阿战争决策的影响因素梳理可以看出,相互捆绑的国防承包商与智库一同为美国在中东的战争提供了“伊斯兰恐惧症”和“文明阶级”的叙述支持,创造了看似合乎美国利益的合理论述。 -
战争已经结束,恐袭却未消失 阿富汗“凛冬将至”
“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以下简称ISKP)是阿富汗境内的恐怖组织。ISKP与塔利班同属伊斯兰教逊尼派,但前者认为塔利班过于“温和”,双方近年频有流血冲突。这对“死敌”间的冲突,在美军撤离阿富汗后,显得尤为剧烈。 虽然塔利班颁布了基于伊斯兰教法的着装、出行等规定,但在喀布尔街头可以看到,执行情况不尽相同。“有一些女士没有遮面,没留胡须的男士就更多了。没留胡须的警察也照样在执勤、上班。” “用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约瑟夫·奈的话说,阿富汗是国际社会强行拉入到现代社会的一个前现代国家。如果一味用现代社会或者后现代欧洲人的眼光来要求他,那可能吗?”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14日《南方周末》) -
智库视点丨美国反恐20年 ,依旧是“遏制思维”
美国的“反恐战争”继续以“国家”作为打击目标。先后发动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进攻,加强对朝鲜、伊朗的施压,无一不是“既有思维”的延续。美国针对的地区仍是传统的“边缘地带”,思维仍然是“遏制思维”。 在美国反恐20年间,还出现了“伊斯兰国”这种具有全球影响力,并且实现领土化、机构化、系统化,可以和传统“国家”相竞争的恐怖组织,可以说是对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一个最大的讽刺。 -
阿富汗“变天”,印度为何成输家?
在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付出了2300多人阵亡、2万多人受伤的代价,美国在阿富汗直接耗资超过1万亿美元。印度无力也不愿意接盘美军留下的烂摊子。 “我们对阿富汗的援助、发展援助以及民间外交等,都依赖于美国及其盟友提供的安全保护伞。如今,随着美军的撤离,印度在阿富汗的影响力迅速衰落。” (本文首发于2021年8月26日《南方周末》) -
塔利班宣布建国,战斗和博弈仍在继续
当地时间2021年8月19日,塔利班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并表态称“会吸纳非塔利班人员进入新政府”。然而,这场战争并未完全落幕,反对者们依然坚持战斗。 (本文首发于2021年8月26日《南方周末》) -
“我在阿富汗的战争中长大”
“一个在这样国家长大的人,可能都充满了创伤。除了教育和文学之外,没有什么能保证拯救阿富汗。只要人们是文盲,不读书,这个国家就没有一个关于美好未来的希望。” -
近20年战争,历经四任总统:撤军阿富汗,美国会再“失约”吗?
综观阿富汗战争20年,撤军一事常常因阿富汗国内局势不稳定而出现反复。除小布什外,奥巴马、特朗普、拜登三任总统的整体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在阿富汗乃至中东地区“收缩力量,减少投入”。 “一些人认为,美国应该承担起重建阿富汗的责任,不能留下烂摊子。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不能无限期干预阿富汗发展,应该尽早抽身。” “美国‘撤军’后,如果阿富汗政府再失去了多方援助,那阿富汗局势势必会出现不稳定因素。”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22日《南方周末》) -
蓄意 虐杀 人如草芥——澳精锐士兵为何变成嗜血怪物?
“也许正因为我是一个局外人,我是被信任的。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我能带走这些信息,让他们的声音和故事被听到。” 其实,在阿富汗战争中,澳大利亚并非第一个传出丑闻的国家。战争开始后,美、英等国军队陆续爆出非法杀戮丑闻。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17日《南方周末》) -
美国与塔利班达成和平协议,对美国与阿富汗意味着什么
根据双方签署的和平协议,塔利班将参与阿富汗政治对话和政治进程,也承诺将尊重妇女权利,确保包括女孩在内的所有人接受现代教育。这与阿富汗战争前的塔利班已经完全不同。阿富汗和平协议或促使塔利班慢慢走向世俗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