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制应试教育振兴不了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脱离城里的资源和老师去进行学习和模仿,永远无法达到城市的教育水准。” “如何把土地里长出来的教育、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和土地里长出来的历史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后疫情时代’非常重大的一个课题。” “巨大的城乡差距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在彝族地区的一些公办学校,语文、数学平均分是在及格线以下。” -
钱理群:担起生命的债务
-
钱理群的“知识分子精神史”
真理是彼岸的,不在此岸,但可以作为一个信仰。这个彼岸信仰的好处,是能够看清此岸的问题。我们应该赞扬真理的追求者,而不是谁掌握了真理。 -
我主张改良主义 ——对话钱理群先生
“知识分子在社会保守时应该激进一点,社会激进时要保守一点的。知识分子应该起社会清醒剂、调节者的作用。” -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对话钱理群先生
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影响一个算一个,帮助一个算一个”。 -
不避“有用”教“无用”
当我们要求孩子们学习“无用”知识的时候,不管学生当前的兴趣点在哪里,我们都应因势利导,逐步劝解。有学生问怎么学数学,那就跟他谈数学;要是问学语文,就跟他谈语文。就算从功利角度而言,鲁迅文章也是有用的。 -
甩开高考又何妨
社会上有没有增量空间?有没有心怀理想的教育家?有没有对高考已不堪忍受的家长和学生?一个都不少!为何有巨大需求,有庞大资源,却不能提供物美价廉的教育服务?“应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容,而不仅教育者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而且也成为学生、家长的自觉要求。” -
无须告别,换个学校就可以
有人说,因为“高考”,钱理群先生在中学的教育尝试败退了。我不这么看。在南师附中,学生机会多多:既可访问市长,也可游学海外,今天放弃钱先生的课也不打紧,明天一样可以在北大见到钱先生。因为每年有众多名家来讲学,学生面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 -
理想主义者要学会毒蛇般的纠缠
钱理群说,我最早关注中学语文教育时间是1998年。当时是两个动机:第一,我觉得中国的问题最根本的是教育问题,是孩子的问题。我曾经说过,人到了老年一切都看透了,都很绝望了,唯一不敢绝望的是孩子,如果对孩子也绝望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还做什么。我要反抗绝望。 -
钱理群“告别教育”
任教五十年,钱理群在2012年教师节前夕宣布“告别教育”。从北大退休后,他投身中学教育十年,试图“改变人心”,却得到屡战屡败的结果。他说,今后他会在“教育之外”关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