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件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核准追诉
-
罗翔谈“初中生遭同学杀害”:特定犯罪可追诉未成年人刑责
-
河北邯郸3初中生残忍杀害同学,应在法律范围内予以最高刑事处罚 | 快评
2021年3月1日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进入初中的学生,应该已经年满12周岁。这3名初中生残忍杀害小光,而且事先预谋,手段残忍,事后还掩饰真相,已经符合故意杀人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条件。应该追诉他们的刑事责任,在法律规定的最高限度内判处无期徒刑。这不仅仅是对他们残忍行为的惩罚,也会震慑潜在的未成年犯罪分子。 -
“两院”对话 | 最高检重罪检察厅厅长元明:去年抗诉案件量增加15%
认罪认罚案件的抗诉“一高一低”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存在撤回抗诉案件数量高、抗诉采纳率低的问题 由于刑事侦查技术的进步,侦查机关连续破获多起陈年命案积案。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检核准。因此,我厅办理的核准追诉案件相应增加。 -
“短跑名将张培萌因殴打岳母被行拘”:已成公共事件,有必要厘清真相 | 快评
即便双方已经离婚,当时的虐待、故意伤害等行为,如果构成犯罪,也仍然在追诉期内。虽然虐待罪是自诉罪,但刑法同时也规定,被害人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加之本案已经成为公共事件,如果任何一方报警,警方都有必要介入调查,查清事件原委,对施暴者加以处罚。 -
女儿被熟人性侵:过期的刑事案件和迟来的正义
一桩过了追诉期的熟人性侵案,最终通过民事诉讼找回了法律层面的正义,受害者一家正逐渐走出昔日痛苦回忆的梦魇,而这桩案件也为类似情况的处理,以及相关法规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引导和启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认亲之后,追责“养父母”:困于追诉时效,陷于人情伦理
曹昕婕的维权,是想追责被拐哥哥的养母。但一年多追索下来,一直卡在“追诉时效已过”的法律难题之中。而更让人唏嘘的是,哥哥不仅坚决反对追责,还远走他乡。 “过去是纸质化办公,许多基层办事部门几乎难以留存二十多年前的立案材料。因此第一次报案的留底也无从查起,往往演变成家长和公检法部门各执一词的局面。” 与南方周末记者通电话时,李义芳说,只希望入土之前见一眼刘兰华。“我现在没有身份证,没有养老金,也没有医保。为了寻找刘兰华,我已经付出了一辈子。”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7日《南方周末》) -
法眼丨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阅卷权?
在被告人与辩护人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双方的辩护观点往往容易出现分歧,此时不仅无法形成合力,甚至还会在辩护效果上互相抵消。 法律修改之前,可以通过司法解释“间接赋予”被追诉人阅卷权,为将来在立法上明确规定被追诉人的阅卷权奠定基础。 (本文首发于2021年8月5日《南方周末》) -
快评|已过追诉期的拐卖男童案,拿什么告慰寻弟二十多年的姐姐?
从法律上看,这一案件中要追诉养父出卖养子的犯罪行为,已经很难,但要追诉这条贩卖链条上的其他犯罪分子则还有可能。 -
是黑社会还是恶势力,如何精准判定?
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必须依法清除。17日,最高检发布了检察机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五件典型案例。这些案件中,依法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典型案例2件;依法追诉漏罪漏犯,追加认定恶势力犯罪集团典型案例1件;依法不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典型案例2件。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黑社会、恶势力集团、恶势力。那么这三者有什么不同?又该如何来判定?来看看其中的两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