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爆燃事故频发:应要求厂家负责,该召回就召回
新能源汽车的召回次数和数量的对比,与目前的事故概率无疑是不相称的。对于很多不靠补贴就没法过下去的车企来说,一旦发生召回情形,无疑要承担一笔巨大的费用,这对公司本就紧张的现金流无疑会形成巨大冲击。召回不够及时,一拖再拖,这在客观上放任了安全隐患持续存在。要知道,如果燃油汽车发生这么多燃爆事故,厂家早就被赔破产了,岂能对电动汽车网开一面,置民众生命财产于危险之中? -
新能源汽车骗补怎么看
中国裁判文书网日前公布的一则判决书显示,15家新能源车企为新能源车型数据接入符合性过审,向曾在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任职的项某行贿。项某多次收受现金、购物卡等形式贿赂共计价值25万余元。2016年,财政部通报,一些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部分车辆未销售给消费者就提前申报补贴,不少车辆领取补贴后闲置,并曝光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骗补国家财政补贴超10亿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为了套取补贴,花样迭出,该怎么看? -
220亿元补贴即将发放,“断奶”后的新能源车企将何去何从?
还在为新能源补贴“腰斩”而苦恼的车企,终于将迎来一份“厚礼”。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情况的公示》显示,共有207409辆新能源车通过审核,将能拿到总计220.27亿元的新能源补贴。 在新能源“骗补”事件后,随着行业督查力度的提升,包括财政补贴核查与技术条件趋严,新能源单车补贴逐渐减少,市场加快了优胜劣汰的步伐。但与此同时,有约七成补贴流向商用车,甚至暴露出部分车企利润与补贴倒挂的现象。“断奶”后何去何从,这是每一个车企都得面对的挑战。 -
网约车不赚钱,为何车企还在纷纷投资?
先让大家用起来,这既是新能源车推广应用的需要,也成为车企涉足出行服务的一个契机。 与曹操出行投资65亿对应的另一笔账是,吉利汽车可以拿到的国家、地方两级财政补贴,不会低于20亿元。 -
银隆700亿激进投资,揭开新能源车企生存法则
过去九个月中,银隆的董事长换了3任、法定代表人换了4轮。 在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仅仅两年半时间,它共获得16.6亿元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补助资金。换言之,过去几年它主要靠补贴活下来。 2016年8月以后,银隆陆续与成都、兰州、天津、南京、洛阳等城市签约,计划投资700多亿元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区。圈地的背后是获取当地的订单。 -
电动汽车热陷骗补困局
累计销量17.4万辆,对应上牌量却只有10.8万辆。虚火背后,新能源汽车遭遇国家四部委骗补大清查。车企人人自危,折射出部分补贴政策的问题。利用政策漏洞,反复骗补、多补已成行业潜规则,一些车企的补贴甚至超过成本。 -
“电动车国家队”拉扯上阵
"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的成立,似乎为中国争夺电动车产业的世界前沿位置提供了希望。但对于不擅长合作各怀心思的中国车企而言,这个拉扯来的联盟除了可以享受国家的巨资补贴外,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