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置“妈妈岗”,对解决育儿问题有多少助益?
为妈妈们量身定做一个时长较短、请假灵活、薪水有点打折的工作,对于用人单位、家庭、社会以及妈妈们自己,意味着什么?这项政策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其初衷?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告别格子间,去干体力活:一场并不完美的职场自救试验
应聘宠物美容师,洛洛不需要提起她的985学历,培训一两周就可以上岗。与宠物相处,工作时没有人际压力。 体力劳动并非一劳永逸的“避风港”。电荷连干4天保洁后手腕膝盖酸痛,浑身没力气,最后请假一天调整身体。 很少有人将干体力活当作一项长期从事的职业。谈到职业规划,谢阿金依然迷茫。如果回去做白领,她大概率不会把这几段体力活的工作经历写进简历。 -
“一打开班群全是请假的孩子”,甲流在广东进入新的流行高峰
-
提前辞职、精准请假、做志愿者:中国球迷在卡塔尔
“每一场球赛都可以见到新的国家(的人),感受这个国家的文化和球迷氛围。哪怕特别累,完全不想工作,但是一到体育场,所有人都很快乐,你不会感到疲倦。” -
问诊乡村儿童“心病”:两项研究万份问卷,一场来自城市的心理救援
心理咨询师将多个同班学生存在的自残行为视作“群体学习”。孩子没有情绪出口,看到其他同学有类似做法,会认为那是一种“勇敢”的行为。 乡村儿童面临的心理困境看上去都很严重,但背后是最简单的需求:需要有人陪伴,听他倾诉,和他一起去面对成长的问题。 约定心理咨询时间到了,屏幕那边却迟迟不见动静。反馈的原因五花八门:项目对接的老师忘记了,老师拖堂,孩子请假没来上学等等。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2日《南方周末》) -
从新发现的档案看郭沫若父亲之死
郭沫若先后两次请假,且有“尅日遄还”之词,档案文件显示,都没有他在《五十年简谱》中说“与立群回家奔丧。辞第三厅职未获准”之事。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7日《南方周末》) -
清退违规留学生:严进严出下的“留学中国”
11月29日发布的退学处理决定多了“未经请假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这一项,这个说法意味着“旷课”,这在过去发布的公告中较少见。 “对留学生而言,成绩低最大的原因是语言问题,大家都没有障碍的情况下才可以说平等”。 中国学生林某某被退学的原因是绩点过低,2名韩国同学被退学均是因为休学后没有按时办理复学手续,3名分别来自哈萨克斯坦、东帝汶和泰国的留学生被退学,则是因为某学期绩点小于或等于1.7,达到退学条件。 -
请假旅游遭嫌弃,孩子有学习“强迫症”是不是好事?
老婆计划清明小长假带女儿出去旅游,刚说起时,女儿挺高兴的。但听说要出去好些天,要跟学校请一周假,女儿紧张地连续几个发问: -
秦晖:46年前,我在梁宗岱故居逃过一劫
1972年春,我18岁,还在广西百色地区田林县插队务农,4月间我感到保有视力的左眼眼前有几块黑影晃动。先天就有眼疾的我知道这就是所谓的飞蚊症。可能是玻璃体内或眼底有了什么病变。保存视力对我而言唯此为大,我不敢大意,请假到县医院看病。县医院又建议我转上级医院。于是在4月末,我从田林县来到百色地区人民医院,诊治飞蚊症。 -
院士“上岗”:组织部牵头培训
林东昕参加了2014年首次由中组部组织的院士培训班,他回忆,培训期间不让请假,晚上都住在学校,不能会客,但学术秘书可以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