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川俊太郎:诗歌的力量像小小的电子,但它会影响环境
2024年11月13日,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离世,享年92岁。谷川俊太郎生于1931年12月,在战后崛起的日本当代诗人当中独树一帜,被誉为日本现代诗歌旗手,其作品在中国诗歌界也享有崇高声誉。他的父亲谷川彻三是日本当代著名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在日本,他被称为宇宙诗人、国民诗人和教科书诗人。他的一本诗选集重印五十多次,售出八十多万册,他创作的歌词和校歌每年版税高达八十多万美元。他用诗歌获得巨大收益,也用诗歌感动了无数读者,用童谣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欢乐。但早年,他曾受到诗坛的冷落,因为他不愿像那些孤芳自赏的诗人一样,将自己密闭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他更愿意为普通人写作,从未在乎过自己的作品发表在那些高雅诗人不屑一顾的“没有意义的”商业杂志上。 2013年,《南方人物周刊》采访了谷川俊太郎,谈到诗歌的力量时他说:“诗歌对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微小的。尽管微小,这种力量也应该保持。和电子一样,肉眼看不到小小的电子,但它会影响你的环境,诗歌也许就是这样……在当下,诗歌与经济、政治、军事的力量是不能相比的,但在历史长河里,再过100年、500年,也许诗歌的力量远远超过它们。”现重推旧文,纪念这位为普通人写作的诗人。 -
余华英拐卖案新增受害者:非主动交代,有两个家庭均被拐走两童
被拐儿童分别来自12个家庭,其中5个家庭均被余华英一次拐走2个孩子,有的孩子被拐走后遭中途遗弃,绝大部分被拐卖到了河北省邯郸市。 “我们认识王加文。”受害者家属卿素华介绍,王加文当时就住在小卖部对面的出租屋,因为都是川渝人,走动比较密切,双方算是熟人。 “余华英拐卖了这么多孩子,没有一个是她主动交代出来的,希望法院维持一审的死刑判决。”卿素华说,“有的两个孩子,都被偷走了,那更痛苦了。” -
乌克兰越境、北约深度卷入,俄罗斯会“核打击”吗?
一名留着络腮胡的乌克兰大兵站在前排,面对镜头侃侃而谈。他说:“苏贾已处于乌克兰军队的控制。” 多家国际媒体评论,这是二战以来,俄罗斯首次遭到外国军队入侵。美国智库型民间组织“大西洋理事会”刊文评论称,乌克兰进入俄罗斯正在抹去普京的“最后一条红线”。 俄罗斯作为一个核超级大国,国际社会不应该轻视甚至无视其核威慑力量。当前欧美舆论场出现鼓吹俄罗斯是“纸老虎”的声音,甚至督促政府对俄罗斯采取强硬的进攻性政策,其实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又危险的举动。 “俄乌冲突正在走向核战争的边缘,这个消息‘令人震惊,却几乎无人关心’”。 -
一场有争议的虚假诉讼:为立案行贿警察两百余万元
2021年月6月,刑侦支队支队长徐雷涛把张金龙叫到办公室,说主犯李文新的犯罪证据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我还有一块原石,你要是有闲钱就买下来,我家里缺钱。”并叫价192万元。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对于刑(九)生效以前发生的行为,不能适用新法追究,“因为新法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也就是说,2015年11月1日之前,虚假诉讼不为罪。” -
钱文忠说佛学:“做好药,也做好药引子”
“任何去阅读外民族经典的过程都是一个格义的过程。” -
粤闽六月洪灾救援细节:徒步进“孤岛”,互救“一家人齐上阵”
张玲说,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独居较多,更难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 很多被困者家中安有防盗网,所在建筑一楼全部被水淹没,无法自行转移。雷波记得,有户人家向他们求救,称家中有老人受伤,待到天亮,救援队将窗外防盗网撬开,将老人从窗口转移出来。 陈樱说,救援行动属于“一家人齐上阵”,二哥和家公在一线塌路地点保障民生安全,家婆去新铺镇搞卫生,自己负责运送购买的物资去文福镇。 -
黄季刚先生究竟有没有说过“八部书”
所谓“八部书外皆狗屁”,不过是一句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诗,是一种精神的传达,旨在表明季刚先生重视(或者说最重视)八部书,并非说其他书就真的一文不值。 -
02:41
李慧玲:中国故事是普通人生活的集合
近日,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文青,她很喜欢南周的选题、叙事,甚至排版,即使是时政类的硬新闻,南周都会兼具人文情怀。 -
于会文任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曾因金句频出登热搜
于会文曾因金句频出的采访登上微博热搜,成为“网红官员”。夫人对四川的空气满意了,却对他不干家务活不满意,于会文自嘲:“你管家中,我管天空”。 于会文对环保工作有一套自己的思考。他曾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环保部门要“首做监工,辅助帮工,不做长工”。站位得再高一点,行动再快一步,对那些中间搭界的活儿,环保部门可以暂时把手伸长点,不让活儿掉地上,但是按照职能职责分工,最后该谁干谁干。 -
文旅热降临殷墟博物馆:“不要过分吹嘘哦”
全国各路人马都在往安阳赶,文博爱好者、从业者、记者,都想在第一时间看看宣传中说的四千多件商代文物——其中三千多件为首次展出。而博物馆和安阳市各级部门则在和他们“赛跑”,他们要在汹涌的人潮到来之前,尽快发现那些潜在的“槽点”。 这些三千多年前的上古往事,对任何一位非专业观众来说,都存在着理解的门槛,博物馆里的讲解员们,自然成为了“抢手货”。 “不管是尖锐的还是温和的意见,我们闻过则喜,尽快整改。我们不去删帖,更不会用其他的方法消除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