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即将落地:行政权制约行政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相信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落地,既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自由竞争导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是行政权制约行政权的有益探索,值得期待。 -
69个案例,多个政府部门被立案调查背后:反垄断的硬骨头
自2022年3月开始,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的专项行动,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公布63起行政性垄断案件。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已公布6起行政性垄断案件。 通报的行政性垄断案件主要集中在城管、医疗、教育、建筑等民生领域,这些领域行业监管特征明显,行政机关在管理过程中可以直接进行资源配置。 反经济性垄断主要是技术问题,判断是否实质性妨碍了市场公平竞争,难度并不大。反垄断的硬骨头其实是行政性垄断。 -
国企垄断本地殡葬拒绝中介被判违法:警惕行政垄断隐蔽化丨快评
由行政权力指定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实质上与行政垄断别无二致,都是靠行政权力来垄断市场,只是戴上了一副“公司”的白手套。对于这些具有垄断地位的“公用企业”,不能与一般竞争性市场中的企业等量齐观,而应以对行政垄断的警惕来审视。 -
法官、检察官不宜再称“干警” 丨法眼
若将法官、检察官再继续在称谓上统称为干警,易造成司法权与行政权混同的错觉,也有损司法权威。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24日《南方周末》) -
快评|西安停车服务中心窝案再次警示:缺乏监督的权力是腐败的温床
通过行政权力垄断市场,又对资源分配权缺乏必要的监督,拥有资源分配权的个人很可能会寻求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变现。公共资源,应该更多交给市场来分配,减少行政权力分配的环节,以减少腐败的机会。 -
快评|“市容巡查人员”“格杀勿论”雷语事件,更应关注执法外包问题
以创新、探索的名义,将部分行政权力“外包”给不具有行政执法资质的机构甚至公司,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并不少见。比如一些地方交警部门把交通监控设备的运营维护交给第三方公司,甚至约定以所查处违法罚款金额的一定比例作为维护费用。对此应该清理整顿了。 -
张玉环案平反为何花了26年?司法官反思冤案“隔代纠正”现象
聂树斌案的平反用了22年,呼格案用了18年,佘祥林案时间短一点,11年,那是因为有“亡者归来”。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同一代人的时间里解决呢? 张玉环案得到纠正,这26年中,司法系统内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在推动?他们是谁?面临哪些压力?怎么纠正的? 司法权与司法机关内部行政权的矛盾,其实是司法改革的主要矛盾,也是冤假错案“隔代纠正”现象不能根除的真正障碍。 -
拿行政性垄断开刀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公布《关于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过电邮或邮件提交意见的,主题要注明“行政性垄断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字样,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19年2月15日。 -
公权力处分私产应有正当司法程序
检察院代表公诉权,公安机关是警察权,从权力性质看都是行政权,一概授予司法权是不妥的。提出任何查封登记的申请应该有法院的判决、决定在先。 -
税收法定,呼唤人大担责
税收法定,意味着税收立制思想的更新、征税权的约束、纳税人权益的保护。这些都有赖于对行政权力的约束。这需要人大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