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议新冠“神药”Paxlovid
服用一个疗程之后,“复阳”现象令一些患者担忧。FDA要求辉瑞在复阳人群中开展试验,并在2023年9月30日之前提供Paxlovid使用第二个疗程的随机对照试验的初步结果。 如果患者患有其他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在利托那韦的抑制下,不仅减缓了奈玛特韦的分解,同时也减缓了其他药物在体内的分解,但其他药物临床试验并未考虑这一情况,同时服药将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这是Paxlovid的致命缺点。” 对于Paxlovid药物作用的更多研究尚在进行之中。包括Paxlovid对于接种疫苗人群的疗效的影响、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耐药性。许多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已经对单克隆抗体产生了耐药性,但目前还没有试验数据证明流行的毒株对Paxlovid产生了耐药性。 “我们需要继续开发针对新冠的新疗法,这不仅是为了与Paxlovid竞争,更是为了跑通病毒从鉴定到开发和测试新疗法的整个流程,为我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
3纳米制程量产、新冠药物VV116、小城镇创新、修订科创属性评价丨科创要闻
台积电3纳米制程量产,君实生物新冠药物“头对头”3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安全性更好,治疗多发性硬化创新药获批,广谱纳米抗体对多种新变异株展现卓越抗性,科学家发现衰老大脑中新的关键变化。 山东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河南支持生物经济发展,新疆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工信部完善工信领域科技成果评价机制,证监会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发改委、科技部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
临床试验曝出死亡病例,阿尔茨海默新药前景几何?
lecanemab不是第一个出现ARIA副作用的阿尔茨海默病抗体药物。FDA已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阿杜卡奴单抗也有着更严重的副作用数据,且同样在临床试验阶段出现死亡病例。 卫材公司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11月29日在由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发现基金会举办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大会上,公司将公布包括安全数据在内的完整III期临床数据。 考虑到入组病人的高龄,他们本来就存在健康风险,仅发生一例死亡甚至已低于预期。“在考虑药物副作用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阿尔茨海默病本身就是一种致命的疾病。” -
用药两周,延缓糖尿病发病两年丨科创要闻
全球首款延缓1型糖尿病新药、首个铂耐药卵巢癌ADC药物获批上市,Satsuma公司急性偏头痛疗法3期临床失败、罗氏AD新药临床试验再次失败,中国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双特异性抗体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广州发布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具体措施,科学家揭开人类卵母细胞纺锤体组装的独特机制、发现一项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
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新型降压药有望获批丨科创要闻
Idorsia与杨森联合开发的新型降血压药物临床三期获积极结果,阿斯利康哮喘急救药物获美国FDA咨询委员会支持,中国创新药企璎黎药业的1类创新药林普利塞片获附批上市。Clovis Oncology可能申请破产,上海印发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国首家异种大器官移植医用猪培育基地竣工,个体化TCR-T疗法获突破并进行了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硬膜外电刺激(EES)帮助9名瘫痪患者恢复行走。 -
控制儿童近视加深药物有望获批丨科创要闻
10月24日-10月30日,Vyluma公司的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NVK002临床3期试验获积极结果,中国创新药企原启生物的GPRC5D靶向CAR-T产品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多部委联合印发《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工信部、国家药品监管局公布221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及揭榜入围名单。科学家们开发了可编程的RNA传感技术可控制蛋白合成,发现抗抑郁药物新靶点并合成了能够快速起效的候选药物,完成了首例国际异种移植领域多器官多组织移植。 -
“秃”如其来何因,“头”等大事何解?
从医学角度看,更艰巨的挑战是,脱发背后有着复杂的病因和机理,现有的基础研究支撑甚少,毛囊为何萎缩闭合,能否促进其重焕新生? “SCUBE3的发现,为脱发性疾病的药物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及靶点。”但最终能否成功转化为有效的治疗药物,仍需经过伦理审查、临床试验等一系列漫长的过程。 脱发治疗类似慢病管理,不能认为植发就一劳永逸。植发手术前后,患者应该持续地使用药物。“头皮养护也很重要,毕竟土壤不改善,也长不出好芽来。” -
治疗2型糖尿病有了新思路
针对肝癌、渐冻症、心血管疾病,本周有三款潜在first-in-class药物取得临床新进展;另有两项生物医药技术前沿突破值得关注。 治疗肝细胞癌新药OTX-2002的获批临床,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表观基因组学调节药物;Clene公司的新药CNM-Au8中期临床数据显示,可提高渐冻症(ALS)患者70%生存率;全球首个体内碱基编辑疗法VERVE-101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或将实现一次性治疗心血管疾病。 一种新型治疗性肽生物制剂PATAS,不仅可治疗2型糖尿病(T2D),还可以治疗同样有着脂肪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症状的心脏代谢疾病;科学家设计出一款可注射微型颗粒,可实现不同时间点分次释放药剂,或将实现疫苗的一次注射、完全接种。 科创要闻2022年第二十六期(生物医药篇) -
泰格医药常建青:临床试验要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丨国际临床试验日
我从业三十余年,临床试验的话题很少“出圈”,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很多圈外人都来向我了解什么是临床试验、药物有效性和审评审批等事情。新条例就是在正面鼓励和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开发,引导填补临床急需的空白,让患者参与新药研发,实现患者获益的最大化。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一款新药起码85%的资金都投在临床试验上,而其中70%左右又投在III期临床试验上。最近讨论很火的一个话题,你们南方周末也写过,就是实验动物价格高昂,一只猴子要卖十几万元,人体试验可比这个贵得多了,需要大样本、随机、双盲和对比。 -
百济神州闫小军:用数据和质量说话,让国际认识中国创新
创新药“出海”最重要的准备有三点:一个经验丰富的全球化团队、一款有差异化的产品,同时配合全面与前瞻性的研发策略。 国家医药体制改革以来,新药临床研究审批(IND)、新药上市申请(NDA)审批时间明显缩短,这两个环节所耗费的时间能缩短近两年。这对一个新药上市意义特别重大,能够使病人更快地获得创新药物的治疗。 在药物研发过程的不同阶段,药监机构的关注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早期研究阶段,监管部门会重点关注非临床毒理、药学以及安全性相关的问题。进入人体试验阶段,监管部门会与申办方讨论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问题,这些因素对衡量药品安全性、有效性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