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东尼·霍洛维茨:重返古典推理
“在很多方面,我们是一个更压抑的民族。我们有很多村庄,村庄很小,所有人都互相联系,但也有很多情感在村庄绿地周围涌动,这可能导致极端的暴力和死亡”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珍妮特·温特森:我们必须做提出棘手问题的棘手人类
“通过小说,那些思想、那些愿景进入你的头脑,从而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而让你不会仅仅接受生活的现状。我认为,它甚至比政治运动更有力量。对我来说,这就是小说能做的最好的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A.S.拜厄特:“即便我死了,春天还会继续到来”
“我花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写作就是为了抗拒《冬天的故事》。那种欺骗实在太坏了!把一个女人最富生育力、最需性生活的岁月夺走,把她关在地窖里,然后说如果她归来时变成一座雕塑,那也不错,算是种慰藉。它让我恼火。” 拜厄特曾因“春天没心没肺地到来,而我会老去、死去”感到恐惧,“但我现在到了这样的年龄,如许事实更让我欣慰:即便我死了,春天还会继续到来……只要我们没消灭这个星球,春天就会继续到来;即便我们毁灭了这个星球,也许,春天还会继续出现在别的星球上……” -
马丁·艾米斯:放出时间之箭,射穿罪行本质
近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创作始终凸显一个主题:争夺权力的残酷竞争几乎定义了所有人的各种关系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荒原》发表100年,《乡愁》50年:艾略特与余光中比较论
艾略特的诗题材狭窄,例如著名选本《诺顿英国文学选集》的编者就写道:“作为诗人,他的题材范围有限;人世间涵盖宽广的种种经验,他兴趣缺乏(只对圣人和罪人两个极端有兴趣)。”艾略特的狭窄正好和余光中的广阔构成强烈的对比。 (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21日《南方周末》) -
从惹恼乔布斯到赞助布克奖——前记者迈克尔·莫里茨的故事
-
英国文学与上海的渊源在狄更斯的一本藏书里
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 -
我的2014年书单
《名人小传》,在西方尤其是英国文学史和传记文学史上,这本书的名气很大,但往往是叶公好龙,这本书的英文权威版本直到2014年下半年才由一位专家积十多年之力编撰完毕并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 -
我念过的那些叫“英国文学史”的书
恢复高考后我读英语专业,自然必读英国文学史。但竟然发现中国出版的英国文学史不是中国人写的,也不是英美人作者写的,而是苏联人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