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艾滋署答南周:八万余名孩子殒命,消除儿童艾滋在路上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书面答复南方周末记者称,消除儿童艾滋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消除艾滋病毒的垂直传播,也就是从妈妈传给胎儿或者新生儿,其主要原因是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准妈妈们或哺乳期的新手妈妈们,没有尽早接受规范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来阻断艾滋病毒的传播。 “受全球经济困境和地区冲突的影响,各个国家本国对艾滋病防治投入的增加没能填补国际资金的减少所造成的空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新发感染控制率的长期停滞,甚至“有了较大幅度的反弹”。 -
世界艾滋病日丨抗艾40年,青年、老年“两头翘”
2005年之前,我国HIV新发病例一直以注射毒品和经血途径为主。近年来,注射毒品和经血途径导致的HIV传播得到显著控制,但性传播病例却快速上升。尤其是青少年、中老年两大人群的感染者比重攀升的现状,被形象比喻为“两头翘”。 在2020年艾滋病防治“90-90-90”目标未达成后,在2021年6月8日联合国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各国又承诺了更高标准的“4个95%”目标。从全球层面看,中国艾滋病防治成绩已属上乘。 随着我国艾滋病毒感染者突破100万,艾滋病防控任务也变得越来越重。应深化推进实施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综合干预、扩大检测和治疗、社会综合治理、消除母婴传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六大工程”。 -
艾滋病第二例:自愈还是治愈?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全球第二例未经治疗而自愈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
联合国称2030年终结艾滋病:让脆弱的感染者不再是一座孤岛
联合国认为,如果能在2025年实现为3400万人提供艾滋病治疗等目标,那么,在2030年之前,全球各国可以避免360万新发HIV感染和170万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从而有望彻底终结艾滋病。 与最初相比,中国未来抗艾面临的情形将更加复杂。首先,如何进一步预防艾滋病在特定人群中的传播?其次,防治行动的主导力量需转变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社群自身,这也为传统的服务实施模式带来一些挑战。 -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在中国蔓延的态势,是如何被遏制住的?
编者按: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根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的通报,2020年1月至10月,全国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1.2万例。 如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样,在社会各方的合力之下,中国有效遏制了艾滋病的蔓延态势。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104.5万,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由于传播影响因素更加复杂,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2004年是中国艾滋病防治的转折点,这一年,“四免一关怀”政策施行,包括免费抗病毒治疗、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免费母婴阻断、艾滋病遗孤免费就学、对艾滋病患者家庭实施关怀救助。 “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中国艾滋病防治的被动局面,也是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根基。回顾“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地的过程,既是梳理全社会在危机之下所作出的共同努力,也是对未来的借鉴。 -
单克隆抗体再显身手,首个埃博拉药物获批
美国FDA正式批准了再生元公司开发的三抗体鸡尾酒药物Inmazeb,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感染。Inmazeb的成功上市,代表着再生元公司基因工程小鼠平台的再次成功,也将催生更多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为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疾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清华医学院研究团队: 抗新冠病毒疫苗研制预估需两三个月
“从我们以前的经验来看,这个病毒疫苗研究起来相对简单,它肯定比抗艾滋病病毒疫苗那个要简单不少。” “每个疫苗有它的优点和弱点,研发时间各有长短,有的可能宣称是在1个半月之内研发出来,久的可能需要3到6个月。” 目前研究仍受物流、交通等不利因素的牵制,原材料、样本等传递速度受影响 -
从致命绝症到慢性病,我们本该生而无畏
艾滋病早已从“绝症”转变成一种慢性病。患者如果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能效抑制体内病毒复制,重建免疫功能,恢复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只要积极治疗,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也与健康人群几乎是一样的。 -
开年十大猜之九 | 艾滋病能否被治愈?
不会。短期内,治愈艾滋病离我们还相当遥远。 尽管公众的期待很高,但和过去三十多年一样,2018年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依旧没有突破性进展。主要难点在于艾滋病毒(HIV)变异非常快,人体有了一定的免疫反应后,它往往就变异了。另外,清除病毒靠的是人体免疫系统,而HIV攻击的恰恰是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CD4细胞,这导致艾滋病太难被治愈了。 -
科学家“解码”艾滋病病毒如何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