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蚂蚁保官宣刘亦菲代言,保险行业的互联网发展之旅
互联网保险的演进历程,从最初的“爆款产品”时代逐步过渡到如今的综合服务。 这一发展轨迹,也恰似从“狩猎式”到“耕种式”的转变。狩猎追求的是即时的收获,虽能迅速满足当下的需求,但缺乏长远的可持续性。而耕种则需要耐心和时间,它的每一次收获,都为未来的增长积累了宝贵的资源。 -
《增广贤文》:古时“陌生人社会”的生存指南?
明清人口飞速增长,大量无地耕种的农民涌入城市,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陌生人社会”。由于已经别无退路,他们离不开这个社会,但众所周知,陌生人社会里,道德约束力会大为下降,这时候,唯有依靠法治来约束人的行为。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只关注恶性刑事案件,对各种民间纠纷,基本就是天大地大甩锅为大的态度。所以人和人之间的互相算计和伤害,事实上经常就是没人管。 -
一个北方村庄的土地流转史:从“不愿种”到“想多种”
2019年,柴家村开始实行第二轮土地流转。参与竞标的9人当中,包括柴象鲁在内,60岁以上的有2人,50岁到60岁之间的“50后”有6人。 柴树旺先后与三个原承包户喊价,其中两块地的承包费均抬高了100多斤玉米。有一个承包户当场就急了,质问他“还让不让人种?””碍于情面,柴树旺没再往下喊。 除了玉米之外,小麦价格也开始上涨。柴象鲁发现一个反常现象:陈麦竟然卖到1.70元一斤,而往年由于粮农、粮商要清库存,陈麦价格只降不升。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16日《南方周末》) -
回乡偶书|有的家乡在消失,有的家乡在新生
在农村耕种田地、承包他人遗弃的空地的,不再是外地、外乡人。一些世代生长水稻的农田,甚至被改为养殖小龙虾、种植莲藕的专用田。我儿时想象过的剥玉米、摘花生的机器现在在农村已经十分常见了,让秋收时节多了一份轻松和喜悦。 -
“改造”宋陵:“明年开始,地里就不让种庄稼了”
北宋帝陵不是景区,地下没有“宝藏”,没有抵达这里的旅游大巴,也少了旅行团的喧嚣。农田和民居环绕着石像生长,农民耕种于帝陵的神道两旁,石像的阴影供村民乘凉。神道对面村委会的家长里短,石像仿佛也能听到。 康永波希望宋陵被更多人看到,但更多的建设与宣传意味着宋陵的改变,这种微妙的矛盾考验着当地人民与政府的智慧。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15日《南方周末》) -
回乡偶书 | 还房贷的农村人和爱土地的老一辈
青年不在村里,老一辈人却还是务农的。现在没人耕种的地,我爸就拿来种,自己分的地也不肯荒了,就越种越多。 -
国土部:中国5千万亩受污染耕地不能再耕种
12月30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表示,目前我国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有18亿亩多,而不能耕种的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千万亩左右,受污染的重点区域都是过去经济发展比较快、工业比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还有东北老工业基地,还有湖南一些地方。 -
平坟未必能增加耕地面积
老家在河南尉氏县大马乡胡陈村,人多地少,但依靠平坟来增加耕地面积却不太现实。祖辈们早已考虑到要节约耕地,都把坟地修在了村里的坡地和土岗上。这些坡地和土岗根本不能耕种。村里人都称之为“荒地”。 -
休息日人们在做什么
在真正的农田里耕种,拥有一块那怕是暂时属于自己的土地,感觉太奇妙了,植物的生长,仿佛就是你的世界在生长,你不需要别人明白这里面的奥秘。 -
【山乡之变】“80后”回村——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东南飞”
沿海产业大量转移内地,使农民就近入厂成为可能。有些地方开始推行农田机械化耕种,这让那些不善农活的新生代农民工甚至可以亲近土地。房地产热几乎弥漫所有的城镇,房地产广告连国家级贫困县的田间地头也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