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暴力拯救美国”?特朗普流下撕裂之血
“我看到枪手爬上安全警戒线外的一栋底层建筑屋顶,并向附近警察大喊。”一名目击者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 特朗普枪击案是自1981年美国前总统里根遇刺以来,针对总统或总统候选人最严重的暗杀企图。自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发生了12起针对总统和总统候选人的暗杀事件,其中4人丧生。 “虽然枪击没对特朗普带来严重伤害,但这次刺杀撬动了两党反对派人士的‘扳机’,未来几个月,总统候选人的竞选风险会越来越高。” 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安全与威胁项目负责人鲍勃-帕普(Bob Pape)说,特朗普被枪击是美国政治暴力得到如此大力支持的结果,现在还需要担心拜登总统受到报复性威胁。 -
56年来的首次校园逮捕,引爆了美国高校的反以浪潮
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4月18日下午1点30分左右,全副武装的纽约警察涌入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大规模抓捕参加反以色列抗议集会的学生,引发空前震动。一场美国高校师生的反战抗议潮,也开始逐步蔓延至全美其他大学校园。 -
美国高校:巴以冲突的“第二战场”
高潮出现在4月18日的白天。在《纽约时报》的记录中,4月18日下午1点半,身穿防暴装备的纽约市警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驱赶抗议学生,逮捕了超过100人,暂无人受伤。 苏明哲所在的纽约大学于4月22日进入大规模抗议阶段,当天是犹太人的逾越节。“下午,有近200人集中在学校门口,支持巴勒斯坦和支持以色列的团体都有,前者人数更多。” 随着4月24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以色列军援法案,亲巴勒斯坦抗议者的反对呼声再次提高。高校抗议席卷民主党控制的东西海岸,甚至蔓延至共和党主导的德克萨斯州。 这场高校抗议浪潮,如同2020年的弗洛伊德事件一样,正在分裂美国社会,只不过这次撕裂的是阿拉伯群体和犹太群体。 -
“联合国”头衔制造者:生意极具“想象力”
蒋位卿最常使用的是“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局长”这一身份。这也是他众多身份中,少数能被核实的一个。但南方周末记者查询美国纽约州NGO的注册资料,证明该协调局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NGO,没有咨商地位。 联合国华人协会的顾问名单无比豪华,包括多位国际政要、商界巨富以及十余位知名华人演员、歌手。但联合国查询不到它的注册信息。 他担任名誉院长的世界智慧科学院可以遴选院士,比如一位新任院士,职位包括联合国总部副秘书长、联合国维和部队警察部常务副秘书长、联合国星际舰队第一任总理、诺贝尔和平奖被提名人等。 蒋位卿聘请了一名自称是缅甸总统夫人、灵光花仙子的女子为协调局“世界和平大使”。但多个缅甸官方机构辟谣,这是假身份。 “中国健康产业城”项目号称投资1.3万亿元。项目首席科学家为约翰·霍华德·吉本斯,是美国知名核物理学家,但已于2015年逝世,项目发布时间则是2017年。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4日《南方周末》) -
战争已经结束,恐袭却未消失 阿富汗“凛冬将至”
“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以下简称ISKP)是阿富汗境内的恐怖组织。ISKP与塔利班同属伊斯兰教逊尼派,但前者认为塔利班过于“温和”,双方近年频有流血冲突。这对“死敌”间的冲突,在美军撤离阿富汗后,显得尤为剧烈。 虽然塔利班颁布了基于伊斯兰教法的着装、出行等规定,但在喀布尔街头可以看到,执行情况不尽相同。“有一些女士没有遮面,没留胡须的男士就更多了。没留胡须的警察也照样在执勤、上班。” “用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约瑟夫·奈的话说,阿富汗是国际社会强行拉入到现代社会的一个前现代国家。如果一味用现代社会或者后现代欧洲人的眼光来要求他,那可能吗?”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14日《南方周末》) -
美国弗洛伊德案量刑结果宣布:涉事前警察获刑22年6个月
-
美国“跪颈”执法警察案审理推迟 或追加指控
-
美国6名警察因牵涉国会骚乱事件遭停职 另有29人被查
-
美国命案破案率再创新低, “最致命连环杀手”寿终正寝
“多年以来,利特尔一直相信他不会被逮捕,因为他认为根本没人会关心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受害者们。” 按照美国警方的破案率标准,只要警方拘捕或锁定嫌疑犯就算破案,即使法庭判决无罪释放也算破案。尽管如此,自19世纪60年代起累积至今,美国仍有二十多万宗杀人案件未破。 “做一辈子警察也难得有机会见识什么是‘真正的恶魔’。当我看着利特尔的眼睛时,我发现那是一种纯粹的邪恶。”洛杉矶警探提姆·马西亚(Tim Marcia)在接受采访时说。 (本文首发于2021年01月07日《南方周末》) -
刘小东:直到目前,纽约疫情我全程在场 | 封面人物
他更愿意说的还是美国边境小镇Eaglepass。他画警察局长,画他的家人和同事,前前后后,画了一个多月。美国电视里疫情报道甚嚣尘上,但局长绝口不提这茬。等到全部画完,刘小东忍不住问他:你应该知道中国的疫情,为什么你还跟我一起喝啤酒?还和我拥抱? 警察局长耸了耸肩膀: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新闻是一回事,可是生活,我的朋友,生活是另一回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