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不漂绿又不沉默?丨“中国漂绿榜(2023-2024年)”解析
绿色行动不只是营销的卖点,更逐渐成为产品的底色。政府对绿色产品的态度正逐渐从优惠鼓励变成强制要求。“反漂绿”的规则也随之加严,漂绿的代价正从道德谴责转向法律监管。如何既“反漂绿”又不让企业陷入“绿色沉默”,成为关注焦点。 与监管并行,“漂绿”相关的学术研究也越来越多。在近年发表的45篇论文中,研究往往从数据入手,用企业宣传和实际表现的偏差定义“漂绿”。 从投诉到集体诉讼,反漂绿的手段正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消费者和媒体加入反漂绿行动,他们的关注点更生活化,聚焦服饰、饮料等日用品。 -
全链整合组团扶贫:益海嘉里深耕产业精准脱贫模式
2017 年起,益海嘉里开始全面深度参与国家级贫困县蔚县的精准脱贫工作,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市场化精准脱贫模式。立足蔚县绿色优质的谷子产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探索建立了以“订单种植、盈利反哺、品牌营销、全链整合”为特色的蔚县产业精准脱贫模。2018 年,益海嘉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项目为基础,县企合作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长久、持续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
2016中国漂绿榜,欢迎你来投票
漂绿,意指企业宣称环保,却言行不一。不同于单纯的环境污染事件,漂绿实质上是一种虚假的绿色营销。 -
2013中国漂绿榜
这是一个绿色营销野蛮生长的时代,当生态文明成为中国梦的一部分时,企业无不意识到穿上“绿马甲”的特殊意义。但我们观察到,如今不少企业已是习惯性漂绿,行业性漂绿现象也层出不穷。令人尴尬的是,这是行业监管的盲区,企业只要能自圆其说,便能畅通无阻。 -
绿色,岂是一夜炼就
过去几年,随着中国公司通过绿色营销快速变“绿”,反“漂绿”的阵营也在逐渐壮大。事实上,只有让绿色成为企业战略价值观,成为利润来源,企业才能真正实现绿色转型。 -
十大漂绿表现
-
将中国式“漂绿”监督到底
在连续两年推出“年度漂绿榜”之后,我们决定将“漂绿榜”进行到底。 过去一年里,回顾国内各种以“绿色”、“环保”抑或“可持续发展”名义进行企业营销和公众传播的企业,较之两年前,数目增长呈喷薄之势。所谓的“漂绿”行径,也随之五花八门起来,从赤裸裸地欺骗到“模糊视线”或“适得其反”,方式不同,程度也不尽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通过“绿色”营销行为,营造负责、友好或可持续的公众形象,从而在产品的环境效益或公司的绿色实践方面误导、欺骗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