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9
专访陈建斌:回忆童年趣事,小时候挖土豆焖土豆
陈建斌:在泥地里挖个坑,把土豆放进去,盖起来。用土块在上面垒起一个小炉子,拾一些植物的根茎叶子放进去,点火把植物烧着。最烫的土和土豆都被焖在了地里。焖出来的土豆,皮“啪”就落下来,露出新鲜的肉,沙的,那是真正的、原始的土豆的味道。 -
哪部动画片陪伴了你的童年?快来分享你的专属“回忆杀”
-
“背景太假哥”:网红、政协委员和曾经的失败者
那仿佛是另一个人的故事。那个人出生于贵州农村,自小随打工父母在江苏生活,16岁辍学,辗转于多个工厂,膝盖受过伤,写过网络小说,22岁创业失败后到新疆散心,意外成为一名主播。 刘元杰坚信,自己一直与失败相伴。贫困的童年,未完成的学业,到初中时,一家人还挤在一张上下铺,他和哥哥睡上铺。成年后,赚到第一桶金时公司匆匆倒闭。 团队成员冯新林回忆,刘元杰说过最让他感动的话是“努力的意义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帮助贫困的家乡”。 -
那些年,写给孩子们的好书| 《十万个为什么》畅销之谜
被书籍环绕的童年是丰赡的童年。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在贫寒的耶路撒冷,书籍遍布整套住房的每一个角落。他在自传体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中写道:“我总感觉,人们来来往往,生生死死,但书是不朽的。小时候我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本书,而不是成为作家。” 在中国,诞生于七零、八零年代的人,比父辈和祖父辈更加幸运。书籍,是他们的童年期不可或缺的伴侣。那时候,儿童读物方兴未艾,但远不似今天这样良莠不齐“炸裂式”生产。在选择面并不宽广的情况下,一些专为孩子创作的经典读物,如科普类的《十万个为什么》,文史类的《上下五千年》,四大名著改编的连环画,从外文译介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365夜》等等,几乎人手一册街知巷闻,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孩子和家长的认可,创造了现象级的出版奇迹,滋养和陪伴了几亿人的成长。 2020年5月15日,《十万个为什么》最重要的作者之一叶永烈先生逝世,享年79岁。消息传出,不可遏制地勾起了人们对童年时代“一套《十万个为什么》闯天下”的豪情的追忆。儿时那些手不释卷、烂熟于心的书籍、轶事和幻想,亦影影幢幢纷至沓来,让已为人父母者鼻酸声咽,无限感慨。 六一国际儿童节将至,本期“文化中国”盘点了几类“那些年,写给孩子们的好书”,它们曾经参与过我们的灵魂塑造,指给我们一个奥秘无穷的世界,并将继续把智慧和美善的果实,交递于我们的下一代手中。 -
他的童年,你的童年,我的童年 ——从20后到90后作家们的童年记忆
编者按:你什么时候回忆童年呢?忙碌的人们停不下来,可是一旦停下来回忆片刻,谁不怜爱那个也许遥远,也许不太遥远的自己呢? 生于1950年代的作家高建群说,他写完这则应南方周末编辑之约的童年记忆后,止不住哭了很久。 生于1920年代的王鼎钧,是我们能约到的最年长的作家,他今年96岁高龄了,在纽约定居多年,自从少年时期离开山东老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对他来说,童年和母亲永远留在了那个地方。这里面除了前南方周末主编左方、画家杨先让和编剧郝建教授之外,其他都算专门写作的人。每个作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而勾起的情思是绵长的。——你也借此回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吧。 -
高桥睦郎 晚霞、性和三岛由纪夫
看过高桥睦郎童年回忆录《十二处远景》后,三岛由纪夫说: “天哪,我不知道你是在这么糟糕的环境中长大的。我想你是在幸福的家庭里长大的,是你父母的掌上明珠。无论如何,你年轻时的痛苦似乎没有以任何方式与你同在” 高桥睦郎对性开放且坦荡,“我最多同时有十个情人,黑人、白人、黄种人都有,我从来不会搞混,并且将每一次约会安排得滴水不漏,他们各有各的好。” -
起底游戏人年薪
游戏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因为情怀和理想,不少年轻人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游戏产业。他们往往月薪过万,日子滋润,背后却有外人所不知的苦与累。 -
“诗词大会”凭什么火
这是打情怀牌,而不是知识牌。我不考你难题,我帮你回忆五岁、十岁时曾背过的那些诗,有过的那些感触。其实回忆的,除了诗词,还有童年、少年、青年,这种混杂的感情。 -
绍兴:上演千年社戏
很多人对社戏的印象还停留在鲁迅的文章中,那是鲁迅快乐的童年回忆之一。在现实中,古老的社戏也为一代又一代的绍兴人留下独特的回忆。直到现在,社戏还是农村春节的一道盛宴,但随着时代发展,它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慢慢减少。 -
老建筑是活生生的博物馆
童年的回忆,常常是对一棵树、一个园子、一幢房子、一条街道的回忆。这样看来,无论是沈迦还是我所见的外籍年轻人,都是幸运的,他们都可以在一幢未被拆除的老建筑中,找回自己那段时间的乌托邦,那独一无二的金色天堂。